目前分類:Diane的人生小謬思 (1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SCF2290    

(五月的天空,攝於宜蘭。)   

    五月,異常充實、有些緊張、奔波難免、快樂與收獲也因此變得很多。

     看清楚了一些人,想通了一些事,還有很多需要努力、值得期待、或許還要再停看聽的。

     靜心書寫的時間與機會少了,因為比較忙。身不由己的忙,腦子忙、心裡頭也忙。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0212-135337.jpg

    我沒養過貓,因為身體狀況,一直無緣與有毛動物為伍,也一直引以為憾。會掉毛、會吐毛球的貓,於我,能遠觀卻難於親近,縱然我很想。

    因此,這樣的我,路過寵物店、或是有貓出沒的場所-路邊、車底、屋頂、水溝旁… 我必會定下腳步,隔著玻璃、籠子或是幾步之遙,用眼睛盡可能與貓交會。比偶爾還要偶然的瞬間,我會出動手上的鏡頭,隨意捕捉貓兒神秘莫測又美麗可愛的表情或身姿。

    兩年前與近一週前,去過侯硐,說是有很多貓出沒的一個地方。

    記憶比較猶新的上個週末,不經意地,從九份、瑞芳一帶回台北的途中,順道經過了侯硐、流連片刻。

    坦白說,再度與侯硐的貓會面,我感到心酸酸的。說不出的淡淡哀愁感,打從在侯硐車站登上回程的區間車起,一路搖搖晃晃、仍然甩脫不掉。

文章標籤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真的忘了】

    「記得嗎? 妳和Lisa的慶生。」臉書上,V留下這一短短的留言。

     在我某天給Georg寫完生日祝福之後,我有感而發地想到,下個月,就換我生日了。一年容易又春天,早春出生的我,轉眼又要長一歲。不過,自從在英國、29歲那一年,很正式地被眾同學帶去一個開設在老教堂裡的餐廳慶生,煞有其事地聚餐、也一一被獻上禮物之後,再也沒有超過那樣規格的慶生,發生在我30歲起的每個生日了。於是對於自己的生日越來越無感,可能也算是種無聲無息地、對三字頭生日的,相當程度的逃避吧。

     不一定要瘋狂、向來也不偏愛熱鬧,如果,與對的人在一起,吃頓像樣且享受的飯,最好來幾張真心誠意的手寫卡片,幾份貼心體意的小禮物,能這樣過一場生日,任誰都不會排斥。

     對於V的留言,我不知怎麼回。

    因為,妳問我記得嗎? 坦白說,我還真的忘了。忘了太久再也回想不起,我不清楚,是純粹事過境遷太久、還是我根本無法回憶?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0 Fri 2012 00:25
  • 對話

    【肩膀上】

    「肩膀上像是有阿飄坐著!」Lynn的MSN暱稱如是寫。沒有畫面、也能駭人的一小段字,灰灰、幽幽地掛在線上。

    「我有同感。」我敲了敲她。沒想到,朋友之間的頻率接近與相通,也適用於被工作搞的昏盲不已的、此刻的我們。

     中間妳一句我一句地敲著甚麼,忘了。倒是會老實記得,肩膀上那看似無形、其實沉重的可以的,種種。

     「阿飄」一詞乍看乍聽之下固然輕飄飄,但是骨子裡,沉甸甸的。

      我想Lynn會懂得。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她說,她想死。每逢生活裡又撞上了轉不過去的彎,她就會這麼說,莫衷一是。這世上,很多人,走到死胡同裡時,都會發出這種呼聲吧?!

    我想我大概都知道,甚麼事情、或者哪些人,會讓她不想活。

    她說,是她自己在生命裡作出的一連串的選擇,束縛了自己的自由。

    我突然想起,向田邦子在某一短篇小說裡寫過的話,大抵是說,常常、是事件選擇了人;而非人生中所遭遇的事件,去形塑一個人的個性或命運之類的... 感覺很宿命論啊,人生很多遭遇,是那些事情主動找上了自己,自己一味去運命、不見得可以運出甚麼人定勝天的可逆結果。

    所以,她說,都是她自己做出的選擇。這些選擇所造成、所演變出的,她生命裡的眾多事件們,是否就是因為受到她主動選擇下所發出的召喚,也因此跑來選擇了她,然後,教她去受苦、去煩惱? 還是,那些讓她長年積累惱怒的事件,不偏不倚纏上了她,純粹而莫名?

    他說,一段感情裡,誰先投入,誰就輸了。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F1733.JPG

    理想與現實,總有一段差距、始終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拉鋸。

    理想,就是多少有幾分不切實際,才被稱之為理想。

    現實,就是一直不夠貼近理想,所以才被叫做現實。

    唯有距離不在的那一天,理想與現實的其中之一,才會全身而退。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搭公車,把老媽兩週前送我的一把很粗勇的好傘,忘在座位上就匆忙下車了。

    下了車過馬路,正當烈日當空難耐,想撐傘閃避陽光,才在路口張大了嘴、慌忙翻著包包--驚覺,傘,已默默離開了我這粗心的主人,走失在揚長而去的277公車上,繼續它的行程...

    掉一把傘,也許看在許多人眼裡,沒甚麼大不了;但因為這把傘之所以落在我手上,起因於,我上個月失心瘋用高價購入的一把傘,撐不到一個月就嬌弱地被一陣高樓下的切風,當場吹成骨折,老媽一邊唸著我: 「妳啊! 沒有撐高貴雨傘的命啦! 以後別再花大錢買傘了。」一邊抓走骨折傘,說是要拿去給市場裡的修傘高手醫治... 到現在這把傘仍在進場維修中,暫時沒能回到我手上。老媽於是買了一把她號稱也不便宜的傘(不是說我沒有拿貴傘的命嗎? 後來與她確認,這一把,是骨折傘的一半價格)給我,結果不到半個月,這把新傘,竟也離我而去。

   「妳! 傘到了妳手上,不是壞掉,就是丟掉!」老媽沒再送傘給我,取而代之是奉上這句,我欣然接受的結語。

    我從小就很會忘東忘西。

    而且忘掉或粗心而離開我的,都是蠻有意義或價值的東西。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知從何時開始,臉書給我一種寂寥感。

    登入臉書的頻度越勤,反饋到身上與心中的孤獨,便越見喧囂。

    可能是因為,我看到太多相熟、似熟與非熟之人,群起在臉書上,高調、鉅細靡遺地,分享著生活裡每一個節奏、每一寸光陰、每一站風景,前仆後繼,好不熱鬧。

    曾經,我也像他們一樣勤勞,照片或文字貼個沒完,反反又覆覆、絮絮又叼叼。

    在這樣的社群空間,密集地自我曝光,惹的有人以為我的生活看似很緊湊、朋友肯定沒少過;其實,我開始認為,恰好相反。

    看著自己臉書上,一長串達235個朋友的名單,簡直要啞然失笑起來,忍不住。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格蘭暴動,由倫敦(London)開頭一亂就是整整三天三夜,並一路擴散到伯明罕(Birmingham)、利物浦(Liverpool)、曼徹斯特(Manchester)、布里斯托(Bristol)、諾丁罕(Nottingham)、與里茲(Leeds)等城市。表面上,這是一場"Riot"、外電媒體均以"UK Riots"這個字眼,來定調這場令英國人自己與世界諸國人都看到傻眼的暴亂;但,我認為,裡子其實是懷抱相似集體情緒的民眾,齊上演了一場藐視法治與目無警紀的"Looting"--意即惡意劫掠、趁火打劫。

    BBC這幾天的報導有一篇"What turns people into looters?" 吸引了我的目光。很多時候,追究眼睛看到的現象背後,到底是甚麼在驅使、在推升現象越演越烈,更是我想關注的重點。報導文中一段: '...looting makes "powerless people suddenly feel powerful" and that is "very intoxicating...'(劫掠讓沒有能力的人頓時感覺自己強而有力、那是非常令人興奮的),讀的著實令我驚心。值得一提與深思的,是這篇報導的最後,有一專家的看法: '...most of the rioters are from poor estates who have no "stake in conformity", who have nothing to lose...'(大部分的暴民來自貧窮階級,他們一無所有--既無既得利益、也沒有甚麼可以失去的),人,之所以去成為形象失控且脫序的暴民,我想絕非他們生來就想要當暴民,一定是有些甚麼因素,讓這些好手好腳、渾身是勁是膽的年輕人,決定群起把力氣出錯地方、讓洪水猛獸般的情緒變成凶器,不惜豁出去、哪怕一個國家應有的朝氣、尊嚴與信心,就此被萬劫不復地扼殺?

    這幾天,同事與家人紛紛問我: 為甚麼英國會變成這樣? 英國人,不是很有禮貌嗎? 英國不是一個法治國家嗎? 明年正打算去英國玩、看奧運呢... 未來這國家,還能去嗎?

    是的,任何既定的印象與對它未來的疑慮,都是可成立的。但我想說,某種程度上,許多我們對英國的理解,很可能都是過去的事與價值了。時間與空間上的距離,會帶來認知與記憶上的錯覺與美感--這是我觀察到不少台灣人看英國的眼光與心態,最常出現的,一種誤差。

    目前,至少就這場暴亂來看,亂源始自倫敦、逐漸向英格蘭中部、西部蔓延,且看來多屬較多外來移民與多種族聚集、藍領階級較多、工業發跡的城市,尚非擴及全英國 (很多時候,包括我們的媒體,都很容易不自覺地混淆「英國」與「英格蘭」的差異,播報足球賽事時會搞錯不打緊、討論其他事件時也常混為一談)。不過,這件令人遺憾與震驚的暴亂,背後隱藏的群體躁動不安的情緒,未來會否跨越England的範圍,惹得Wales甚至Scotland等區域,也一起滿地開花地淪陷? 沒人敢打包票說絕對會或絕對不。因為,如果一國的經濟體質積弱不振過久,政府又苦無對策、或是推出的對策反倒成為對付人民甚於施惠人民,這會讓長期處在安逸狀態 (講白話,就是過太爽) 的民眾難以忍受;更讓因社會長期貧富不均及階級之分,而始終無法翻身的中下階層,勢必立馬跳出來發怒與反抗,索性去「轉型」當造反有理的暴民。

    五年前的八月此時,我隻身帶著快30公斤的行囊,踏上全然陌生的英國土地、進駐素昧平生的Nottingham,展開為期一年餘的留學生涯。還記得,那一年的八月,希斯洛機場正受到疑似恐怖組織的威脅,所以出入境提高安檢、嚴加戒備,我在略帶肅殺氣氛的清晨降落英國、帶著緊繃的心情而來。五年後的這一天,從各新聞報導上看到滿目瘡痍的暴亂後的倫敦、還有5間警察局被惡意砸毀的Nottingham照片,心中,不意外、卻仍不免依舊的緊繃與百感交集。Nottingham是全英犯罪率最居高不下的城市,還曾因為槍擊案多被開玩笑戲稱該改名成"Shottingham",但我在這座城市曾經的生活,幸運地沒有遭受到直接的不平靜。即便如此,期間,仍間接時有所見聞搶劫、貌似吸毒的年輕人晃神漫步大街上、小偷闖空門、人行道上滿地的碎酒瓶玻璃、被打爛的電話亭或店櫥窗、半夜遠處傳來的槍聲與酒鬼的叫囂... 在一年多的生活記憶裡,這些,的確是出現過的! 住在市中心、鄰近學校的集合式宿舍的我,與危險區域的距離其實頗遠,但仍不免接觸到這種種,這是在台灣未曾經歷的光景。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09 Tue 2011 00:29
  • 成長

    這陣子,特別強烈地想「重整」自己的人際圈圈。不一定要擴充的多大、也沒有絕對要徹底洗牌、汰舊換新;只是純然想要「有點不一樣」。

    很多很多年前,記得是讀高中的時候,我所在的純女校的環境裡,班級上總像歷史課本的群雄或藩主割據那般、細分成好多小圈圈,一個個像自轉星球、像小宇宙,各個自顧自地轉著,相互間沒有交集、偶然間也許會互相欣賞般地對望一下,然後各自進行著小團體內的種種美麗、快樂與悲傷。偶爾,會聽聞到某個小圈圈裡的某某和某某,好像吵架翻臉了、還是怎麼了… 或是,哪群人跟哪團人是彼此看不順眼的… 之類的微妙人際變化,好像地球上的諸多板塊,平時相安無事地穩定著各自的範圍、守著自己的位置,但稍有波瀾起伏、便牽一髮動全身地推壓擠升起來,有種天崩地裂的山雨欲來況味。

    我曾認真地經營小團體,一如班上絕大多數的女孩們那樣。儘管我個性大喇喇又直爽,本質上我是厭煩這種小裡小氣的人際遊戲的;但,身在由一堆小格局拼組成的團體中,除非離群索居、樂意擁抱並無所謂於,一個人的孤獨,當時的我,是不能免俗地要被動或主動選擇,去待在其中一個小格局裡頭的… 直到,我在我的小圈圈裡被迫成了「局外人」,莫名地被我自以為很穩固的小團體中的一個同學,刻意疏遠、判了出局的那一刻起,我除了不解與難過、還對自己往後的人生立志-此後要不偏不倚、自在又瀟灑地做人處世,別太認真去搞甚麼小圈圈了,尤其是跟一堆心思太細膩、有太多祕密的女孩們牽扯!

    所以,高中以後、乃至今日認識的朋友們,總不乏有人覺得我其實是有點distant的,在人群中,看似很近、其實很遠;表面個性簡單直接、但又不是很容易深入瞭解… 我想,這是我自己在人際上長期「自我控制得宜」,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導致的結果吧。

    當然,也沒那麼孤僻,我還是有一兩個感情很熟很熟、維持很久很久的小圈圈,直到今日還存在,沒有像高中那一年的那一小圈朋友一樣那樣,莫名地說散就散,再也不能成圓。

    但是,我最近開始發覺… 我開始懂得,當初疏遠我的高中同學,她的起心動念,究竟所為何來了!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2 Mon 2011 13:56
  • 勞工

    What a Labour Day! 今年勞動節剛好是星期天,碰上假日卻不補假,在此之前就引發討論、媒體上也多所報導。但一番舌戰以後,會補放假的就是照原訂計畫補假、而沒得補假的終究還是要在星期一如常上班去。種種溝通,盡付空談中!

    今天早上一樣被鬧鐘喚醒,梳洗早餐後沿一般的上班路線,出發。出門前,老弟一身居家休閒、翹著二郎腿上網,先後對老爸與我說再見--他今天補假,而我和老爸要上班。

    我們,不都是勞工麼? 一樣勞工、放假卻是兩樣情;咱們現在是一國嗎? 怎麼光是放個假就能搞的好像一國好幾制、天怒人怨的? 勞委會推說現行勞基法法條下,今天休不休--這是勞資雙方事前協商好取得共識就可執行無誤的事,反正勞委會講來論去,無非就是在對外表明一件事: 放不放假,依法行政;不是我這機關說了就算的,是你們勞資兩造自己去協調來的。

    有擔任人資的朋友說: 其實這次補假疑雲之爭,最乾脆簡明的解套方式,就是勞基法工時要改,倘若今天兩週工時不得超過84小時、改成80小時,就補假補定了,根本沒得爭執無須商量。可惜法條怎麼走並不規勞工修、但卻是勞工承受與遵守。所以這一說,其實僅是白說。

    上週五晚上我撘計程車,行經信義區動彈不得塞車在半路上,開始跟司機閒聊天。我問計程車運將,一天要跑車幾小時? 運將怨嘆說: 一天至少12小時! 我再問: 那一天平均可賺多少錢? 運將更無奈了: 大概3000塊上下吧! 但,我還沒把老是在漲價的油錢、一堆關於車子的雜費算進去耶! 還有... 我們是大車隊的,如果乘客想刷卡付車資、我要被公司抽5%耶! 乘客若是經由企業名義向我們車隊叫車的,有優惠折扣、我還要自行吸收咧! 我又不能選擇載誰! 一天要是載到幾個這種有手續費有折扣的客人,我又要被剝好幾層皮啊! 最後我不忍地問: 那一般扣完,一天淨賺到底能多少?

    一天有1000塊就很好啦! 可能別說1000了、連個800都很拼了!! 運將扯開嗓,如是悲鳴。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讀所謂的部落格比賽的真相一文,不由得悵然… 在網路比馬路還要四通八達暢行無阻的當今,透過網路平台取得資訊、無所不知,與拾人牙慧、圖己之私,是一線之隔、更是一樣的簡單!

   網路上部落客多如繁星的今天,盜與被盜可能每分每秒地默默發生於彈指之間。就算在圖片上加蓋浮水印、禁止按滑鼠右鍵複製… 見獵心喜且無恥者,只消對準想盜的畫面,按一個print screen鍵再加以裁切,立刻變成自己的圖,好像做勞作或手工藝… 那一念、那一瞬,可能就是蒙在鼓裡、還不一定會知情的被盜者,也許窮其一生的歷練知識、或一段耗時耗費不貲的旅程、或熬了好幾夜白了好幾根頭髮增加好幾度近視度數而大功告成的原創設計…

    竊,這舉措連技術都稱不上、到底能被稱做甚麼呢?無端被竊,更是不知道該算甚麼!發生在無邊無界的網路上,更是一整個虛無飄渺,被竊者發現自己的無私分享與苦心竟可這麼神不知鬼不覺地被大方「活用」,捶心肝嘆不值之餘,還要自己備齊證據、以證明自己是怎麼被偷個徹底的!那偷竊的人,好像自始至終都反倒輕鬆-圖文,關閉撤下就是了;道歉,把幾句「不好意思、我知道錯了」的字句PO上網就夠了;接下來,躲起來就罷了… 不甘心,那也僅是被竊者的事了。

    就拿這次被盜的旅遊部落格來說吧!我自己愛旅行,所以很常逛這類部落格收集情資做功課長見識,有些人blogging旅遊,可以看穿他只是為了show off,證明自己知道、經歷某些事物,是自己有能(財)力、高人一等、值得賀喜、應該被崇拜甚至follow-儘管炫耀用的圖文對錯參半,此類格主自我感覺良好因而自認無妨,反正只要很多人看跟按讚我爽就好、最好還能得個獎出個名上通告帶個團撈好康賺些外快。但有更多旅人blogging,是為了熱心分享與留下自我實現的紀錄,這種格主起心動念無非就是希望多點人少走冤枉路,和自己一樣得到共同目標、興趣所帶來的滿足與快樂,豐富自己也充實別人。

    我個人blog了快六年,這六年沒有太多人看我的blog、但我看了很多人的blog、而我也繼續自顧自地blogging,不會因為流量或比賽入選得名否而改其志。至於部落格世界中,誰是我上一段所述的前者、誰又是後者,其實眼裡瀏覽、心底明白。老實說,近來發跡出名自blogging的所謂人氣部落客,我雖都會不排拒地放寬心去看、但僅是過客、而難以成為他們的忠實顧客。那些最能觸動真心、取得共鳴與實際幫忙的,往往是如林氏璧、小氣少年、兩片葉… 的blogger,理由無需贅述,就是一個字曰「真」。至於,我所看得出並感知感恩的,這些格主長期耕耘與傳達出的真、是否等同於比賽得獎或精彩與否的資格與評斷標準,於我這個向來視獎如浮雲的低調讀者而言,也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文章標籤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Apr 22 Fri 2011 17:45
  • 秘密

    坦蕩蕩而光明磊落的態度、言行舉止皆直白無忌且毫無隱諱,坦白說,能做到這樣很是乾脆又輕鬆,應當是很多人冀望的做人處事層次。

     但是,如果有人問起: 誰從來不撒謊? 心裡從來沒有藏過任何秘密? 我想,世上幾乎沒有人在有生之年,能對這提問,大方地拍胸脯掛保證說: 我、沒、有。但我曾經在很多年前對這個問題說YES--那是高中時的一堂軍訓課,教官問全班,你們有誰沒有跟別人說過秘密的? 只有我一個人高舉起手! 我的理由是,自己主動選擇講出來的任何事,哪怕只給一個人聽到,都不能算是秘密了,哪有"說秘密"這種事? 於我的邏輯,完全封口不講的,才算秘密。在我的觀念裡,"公開的秘密",這簡直邏輯不通,是詭異且不存在於我的字典裡的名詞!

     總是有難以說出口、不能說出口、不想說出口的事情或情緒。有些人有些事,不適合公開分享,也不需要被眾所週知--這時候,留給自己知道就好,這才叫秘密。

    最近於公於私,出現一些不能說的秘密之說,有的是公眾人物的陳年老祕密、有的則是私領域裡初冒出來的新祕密。在當事人或當事人週遭,形成一顆顆年份與能量不一的大小地雷,皆長有完好的引信、週邊不時繞著煙火,高難度地教相關人等別無選擇地提心吊膽、如履薄冰,一觸、即發。

    要是不想辛苦地苦悶只怕爆發後的不可收拾,那麼,索性爆發吧! 但爆發前,先沙盤推演好爆發的姿態與方向、同時演練爆發之後的救災與善後,是相當必要的。

    當我看到甜心女藝人那也曾是明星的媽媽,再度於媒體談及自己的一生小三命... 我想,她想必早就選擇、也認定要讓事實本質,走向光明地大爆發,才如此不遮掩地論述著。她說,自己當小三,對元配是個痛、而自己是個錯,講的時候眼眶泛紅泛淚,但講了就講了、事情就這麼發生幾十年了,隱瞞或公開,低調或高調,事實仍是既定事實,不會改變。傷痛無法療癒、錯誤亦難完全,命運其實大可以由人、也可以失誤地不由人,端看那人怎麼想、怎麼做;她選擇了後者,一條不由人的路...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たちにできること」(我們能做的事情)這行字,在Yahoo Japan的首頁右側一小方出現、接在「地震關連 最新情報」幾個斗大粗體標題下方;將視線往下走,則是「節電、防止錯誤情報擴散、募款…」較小級字體的副標。點入此欄後,從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強度乃至後續的應變、尚在緊急狀態中的核安問題目前解決策略與執行進度、分區限電的範圍與時間發佈、各地避難所位置與前往路線、震災相關新聞報導與畫面的連結、災後專用的留言版… 分類統整實用網頁的資訊,乾淨俐落一目了然,還未一一點入,光看就已安心。 

    反觀台灣的Yahoo,點入新聞那欄閱讀各則新聞時,視窗右側一小方則曾出現類似「你擔心台灣會發生大地震嗎?是、否」的投票,如此的問答粗淺而無謂、一道廢話般的是非題,就算動了滑鼠點選是或否之後、觀看投票結果,對台灣對地震對我們又有何實質幫助?新聞標語聳動已無需贅言,如果放下網站改看電視,一轉到談話型評論節目,天花亂墜拉東扯西地狂言末日說、大月亮潮汐會引發異象… 驚聳程度更令人乍舌,輔以哥吉拉等莫名所以的畫面圖卡,甚或來個爆炸的模擬動畫示意圖,難怪,有網友形容,台灣不必有天災就能毀滅-因為,某些媒體,比天災,還要可怕!

    日本大震災,我們能做的,到底是甚麼!?

    我看到有些熱情熱心的台灣朋友們,會關懷地提問與傳遞諸如:「日本人… 你們若需要甚麼,說出來我們一定幫!」之類的溫暖表示。不過我相信也知道,在此之前,日本人會用他們無懈可擊的自制,為漫漫自救之路,率先替自己打下堅強基底。翻開報紙上的一張空拍照,照的是仙台某收容避難所空地,倖存的人們沿著描繪於地面S型的排隊路線,一個挨著一個、誰也沒超越誰、無人站離線外地,排隊等候領水… 這一幕映入眼簾時,我堅信,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未來絕對能重新站起來!

    無關個人情感或意識型態,純理性就事論事… 我必須要說,一場淺層的強震,意外震出日本人面對大難當前的種種行為及思維,藏有令世人驚奇與欽佩的深度文明。正當我們於台灣熱血呼喊:「這場大震,我們能做些什麼?」之際,先睜大眼用心看看日本人對這場不偏不倚發生在自己家門裡的浩劫,現在正在做些什麼-會赫然發現,我們所做的事情,於深度於廣度,其實還有一大段值得修煉成熟的空間要填補!

 

文章標籤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搭公車,耳裡聽著廣播DJ開放call in與聽眾討論,教育部欲將已被改為高中選修課程多年的中國文化教材、改名為中華文化教材,廣納四書五經等古文經典、並改成必修課,希望收到深化年輕人品德教育的效果,問聽眾是否贊成這麼改?Call in進來的人,從老邁的退休公務員、到7年級生的年輕辣媽都有,莫衷一是地滿口贊同,每個人都認為與其讓年輕人天天網路上嘴砲筆戰淨五四三著沒營養的言論,還不如硬性給他們多唸古書名典,雖然唸的當下不知道這些老東西有啥用、讀完後一定都忘光光記不得那套教材到底講了甚麼、這東西對未來的人生又如何潛移默化;但,也許會變得有氣質有品味一點... 有人甚至滿口我們身為中國人(這.. 我想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我們,應自稱「華人」才恰當!)、黃種人、炎黃子孫就該讀聖賢書、懂老祖宗的知識菁華爾爾... 相當仁義道德哪,這些聽友。

    耳畔響起另一種聲音,吱吱喳喳地吵雜,原來是一群看來是高中階段的大孩子,興高采烈地看著公車路線圖、研究世貿該在哪一站下車... 他們的目的地,是台北國際書展的--動漫館。談話聲響大的蓋過我耳機裡還在持續的廣播call in,公車上的年輕人滿嘴日系漫畫的劇情與人物名,他們的眼裡閃爍炯炯光芒、肩上的大側背包掛著心愛漫畫人物的吊飾掛牌... 我的耳朵同時接收兩款天差地別的聲道、兩個聲道之間,剎那開出一道文化與知識認同的鴻溝,彷彿摩西一分為二了紅海,決絕又不思議...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一則外電新聞,說是部分科學家憂心美國黃石公園近期蠢蠢欲動、可能噴發;若屬地下2-3公里的淺層噴發、很可能2/3的美國領土都將蒙塵,火山灰下的家園將不適人居,人們必須被迫大遷徙... 與同事分享此則彷彿電影明天過後場景重現的警世級新聞時,很自然地聊到近期一本書: 《2050人類大遷徙》,開始對異象、末日等等展開一連串想像。

    2050年,我就72歲了,如果一如2050人類大遷徙作者、美國地理學家Laurence Smith那般樂觀評估,地球人的文明重心將在北國一帶開花繁榮,美加、北歐諸國、北極極地,都將是未來人類為求謀生立命、而可能大舉的遷徙發展之處所--想像愛斯基摩人放下捕魚的魚叉拋下迴行於薄冰上的小船筏、提起公事包且手持手機踏進辦公室的「文明」貌... 哇! 能看嗎...?

    不過我奇想那時的我,已是72歲垂垂老婦,加上生來本不是王永慶或賈伯斯資質的那塊料,屆時對文明、繁榮、一切與經濟掛勾的凡塵事務,應該早已不感興趣也難以插手。我於是只會想像: 我身穿毛皮衣拾起魚叉駕小船,整個人呈現(偽)北海小英雄的look,不是乘風破浪、而是破冰,試圖叉起幾條北海紅鮭(假設這物種到時候尚未滅絕的話!)回家煙燻來吃,哈哈,嗜吃鮭魚如命的我,死到臨頭牽掛的還是吃!

    言歸正途,電影《2012》的可怖畫面歷歷在目,且現實世界正在上演情節--2011年剛快滿一個月,北半球陷入前所未有的冰冷、南半球澳洲遭逢空前大水患、部分地區(如: 巴西)受天搖地動奪命級的強震威脅... 等等新聞總讓我直覺想到《2012》、伴隨以一陣雞皮疙瘩頭皮發麻。說不怕死根本就騙人的,我相信很多人有很多願望都還沒並努力想實現,誰希望就這樣齊頭式平等地掛點了? 但若是黃石公園真的爆了,似乎就會打破《2050人類大遷徙》一書作者的樂觀預言,甚麼北極新樂園的景象都是枉然,鋪天蓋地的火山厚灰冰封大部分的美加、毀壞生存基本條件、更粉碎隱約含有那麼一絲大美國主義作祟的世界不會末日之樂天思想。

    正當國際新聞三不五時緊扣地球環境變遷、人類未來何去何從、末日會否或何時到臨、而我們又該如何因應等相關新聞一則則露出,同時再轉頭看看佔據台灣新聞主版面的政治與娛樂新聞,感覺實在差矣呀! 台灣某些不足掛齒小鼻子小眼睛價值短淺的新聞及檯面上不斷LDS的諸公,好像比末日之說還可怕、比冰河紀還要寒冷咧!!


文章標籤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生打工,是浪費了黃金時間? 是「笨死了!」的作為?

    一位長年以清廉形象高調自持的政治人物,在一場提倡閱讀的演講中,不改他快人快語的作風,語出驚人地直呼大學生打工,笨死了。把黃金時間拿來多讀對的書、加緊學習,才是聰明上道。

    也許他不是指每一個打工的大學生皆然;但,快嘴一出很容易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馬上就有人對此言論加以非議,認為長年有「聖人」外號的此人,不食人間煙火、不明白大學生打工的原委,並非都是為了滿足橫流的奢侈物慾、也不見得都是要儲備騎機車載女友繞來晃去一整天的油錢。學生時期的打工,可以先窺之並學取日後在社會大學工作理事的技巧、待人接物的眉角、甚至提早領受社會現實的炎涼是何等滋味。更何況,還有人打工純粹是出於不得以,家境不佳、手頭太緊、學雜費生活費入不敷出,要不是被錢追著跑、學生當然也知道專注讀書上課才是本分,把時間拿來賺幾小時數百元,在大人物眼裡雖是「小錢」,但這小錢,得以支撐生活--包括就學--所需支付的基本負擔,why not!?

    我身邊有朋友不屑王先生的態度,認為他又犯了不知人間疾苦、愛唱道德高調的毛病,友人甚至還舉旺旺集團創辦人及其兒子為例--他們都是連大學刻意選擇不念、年紀輕輕反而去專心投入金錢世界而經商大成功、在政商兩界呼風又喚雨的實例,反問: 如果讀書非常管用、那請問這些沒唸太多書卻比讀書人大有成就者,又該如何解釋? 但也有朋友抱怨,媒體或許斷章取義了王先生的發言,不解批評王先生的人,怎麼不去著眼於他鼓勵大學生正面學習、慎讀好書的善意?

    我想,王先生的立意固然良好,但卻被自己後面這番打工等於笨的偏頗論述,倒打自己一把。這也是我對此人言行深不以為然的癥結。起碼,一開始接觸這則新聞,我也有種「我被罵到了」的感覺呢--我在上大學前的暑假就打了人生第一份工,時薪100元的西餐廳part time job,每天開門掃地、煮大鍋飯、中餐時間打飯送餐端飲料結帳、用餐時間後又是掃地加洗碗烘碗。上大學後更做了幾份不同的打工,短暫地教過安親班英文、在學校編目組整理從各地雪片飛來的研究所報考簡章、在圖書館建檔貼標排書、在升大學補習班call out勸人重考、到網路公司成天盯著電腦翻譯網頁內容;就連讀完大學後,上班也打工,在幾個換工作的空檔接了朋友引薦的翻譯案子,還有積極地向報社副刊投稿,挨過薪水有一搭沒一搭的日子。

    也許,看在王先生眼中,以上都盡是瑣碎且賺不了幾塊錢的非正式小工作,但我沒有因為做這些小工作,而少讀書;相反的,我大學的成績在我整段求學過程裡,反而是最出色的。出了社會我也沒忘了繼續讀書,甚至還曾經跑到英國唸了很昂貴的書。可能和我長期的職業領域有關、加上自己興趣使然,至今已不在學校作學問的我,仍堅持不限類別、或借或買、一個月至少讀完3-5本書的習慣。而回首我做過的這些雜七雜八、有的沒的打工,是一段段酸甜苦辣的人生體驗,很多的前所未知,都是在這些工作經驗學來的、在課本上在課堂裡反而讀不到這些呢! 靠自己的力量賺錢,拿這些所得買喜歡的漂亮東西、吃美食、買衣服、用名牌、唱KTV,感覺是既享受又踏實,拿錢滿足慾望何錯之有? 我以為人正因為有了這些慾望,賺錢才有動力及目的性。這總比向他人伸手要錢還要編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理由,或者明明沒錢卻還在想東想西的、導致心神扭曲憤世嫉俗,活的磊落又實在多了。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名嘴在某一造勢場合發言批判時政時,情緒激昂之際,粗話脫口而出。隔天,一平面媒體以頭版斗大聳動的標題與篇幅,直陳該名嘴用三字經罵總統、台下聽眾聞後也大聲應和的不應該爾爾;很自然地,一群向來習於輕鬆群起舞之做報導的一票媒體們,也團結力量大也似地、群起圍剿此人與此事。
 
    網路上也有網友認為,罵三字經,在日常生活口語中,說穿了非常普遍,很多男人甚或女人,幾乎是拿髒話當發語詞或語助詞,似乎沒有口出那幾個關鍵字,就講不成話呢! 情緒激動、憤慨生氣的當下,會爆出粗口,也是自然。
 
    老實說! 我不在意爆粗口這個舉措,我反而比較願意花時間與精神,去理解當事人是在講述甚麼事情、為甚麼原因,心情如此激盪,才會怒到爆粗口。如果媒體只會單就"此人說髒話、等於沒禮貌、形同欠理智"這樣去舉發他以及撻伐他,那這種媒體未免也太過便宜行事與小兒科了! 講髒話真的不是甚麼新聞,去關心到底為何而罵到這麼強烈的程度,才是重點吧!?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排隊--在東京迪士尼萬頭鑽動的遊園地,每一項玩樂設施前都是大排長龍,40-50分鐘是小case、60分鐘算正常、超過100分鐘的也沒甚麼大驚小怪,就連喝飲料買速食果腹上廁所也要排隊,大小紀念品販售處掏錢結帳也得排隊,大概只有黑夜裡花車遊行過後關門前的城堡煙火、是不必排隊看的吧!?
 
    排隊--在台北剛開幕的uniqlo,早上11點才隨著百貨公司的營業時間開門的平價成衣店,沒想到前一晚的半夜12點多就有人癡癡站在唯一入口、以宛如過年廟門口搶頭香的心情與姿態,展開長期抗戰式的等待! 這冗長的隊伍一排就是沒完沒了的一整週,開幕一星期後、非週休二日的某天下班經過該處,我依舊看到了萬里長城般的排隊人龍,在耐心蜿蜒、緩緩前移著...
 
    若不排隊,就是標準的看的到卻買不到,很不甘心的感覺吧!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說,女人就是要結婚、有兒有女,這樣的人生才圓滿、才完整。
 
    女人找到了得以讓她擁有完整人生的男人,結婚成家、生了女兒不夠就又生兒子,總算湊齊了所謂的完整人生之要素。
 
   日復一日,叨唸著老公個性、生活常規、價值觀等等與她不合的種種,以為老公的腦袋就該圍著她的公轉,可老公畢竟生來是一顆自轉星球,於是看在女人眼裡成了格格不入冥頑不靈的一顆絆腳石,偏偏這顆又臭又硬的石頭,負責賺錢供養全家--包括女人她自己,所以想將感覺擋路又有礙觀瞻的頑石搬開嗎? 女人沒立場也沒氣力這麼做的。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