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養過貓,因為身體狀況,一直無緣與有毛動物為伍,也一直引以為憾。會掉毛、會吐毛球的貓,於我,能遠觀卻難於親近,縱然我很想。
因此,這樣的我,路過寵物店、或是有貓出沒的場所-路邊、車底、屋頂、水溝旁… 我必會定下腳步,隔著玻璃、籠子或是幾步之遙,用眼睛盡可能與貓交會。比偶爾還要偶然的瞬間,我會出動手上的鏡頭,隨意捕捉貓兒神秘莫測又美麗可愛的表情或身姿。
兩年前與近一週前,去過侯硐,說是有很多貓出沒的一個地方。
記憶比較猶新的上個週末,不經意地,從九份、瑞芳一帶回台北的途中,順道經過了侯硐、流連片刻。
坦白說,再度與侯硐的貓會面,我感到心酸酸的。說不出的淡淡哀愁感,打從在侯硐車站登上回程的區間車起,一路搖搖晃晃、仍然甩脫不掉。
侯硐的貓,變得憂鬱了。沒一隻的眼神是自在、自我的;取而代之的是不安與憂鬱。連在地上翻滾的樣子,似乎帶有當眾表演中的江湖況味。
是忽晴忽陰忽雨的山區怪天氣,外加假日如織遊客的紛擾嘈雜,惹得牠們意亂心煩、卻又因為無處閃躲而「不得不」屈就於眾人好奇打量、緊迫盯貓的目光與鏡頭追逐,於是憂鬱嗎?
我想不是天氣的關係。這些貓兒們,在此打滾浪跡並起居,也非一兩天,牠們該是很了然於胸-對於這裡晴雨交替、說變就變的天候。
是遊客太多吧… 還有小販,隨著遊客冒出來,左一個轉彎、貓罐頭;右一個拾及而上、逗貓棒… 有誰還記得侯硐其實是個煤礦之都、有誰會在乎此處繁華落盡前的,礦業春秋?
「以貓的個性,才不會喜歡這樣的氣氛…」同行的友人家裡養過貓,她幽幽地說。「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又接著補上一槍。
我不懂貓,但是,我感覺那一刻,我跟貓之憂鬱,站在同一邊,不偏、不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