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4672.JPG

 

                                                                                 --節錄自紅樓夢,賈探春的「分骨肉」其中一段

 

一個工作上認識的上海業務朋友,微信敲了我,兩人幾句對話把公事細節確認妥當後、開啟了噓寒問暖話家常模式。

「上回台北拜訪一別,我就有預感接下來可能好一陣子都來不了啦。沒辦法,不好說。台北的一切,我可是老老實實記住了...」然後他提了大來小館、說是想念這老館子的好滋味。

上海朋友的「以後可能來不了台北」之有感而發,倒不是因為這場一時半刻不見盡頭的疫情。那時候有誰料得到這場攪動全世界的疫情呢? 彼此心知肚明的,只有兩岸的局勢。記得當時他略提過,去台灣的簽證逐漸變得不那麼容易辦了;誰又曉得,如今簽證好辦不好辦、根本已非重點,疫情一蔓開,各國便神經緊繃自動加強邊防、往常拿著護照拉著行李箱登機飛越重洋的日子只能夢裡見,人們被鎖在自己的疆域之內、跨不了界插翅難飛的緣由,不單只是來自長久以來理不清的政治,而是因為那即便要耗上長久心力、卻猶仍殺不死的病毒。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上海人說。接著丟上紅樓夢分骨肉那一大段文字,補充說自己是借用其中角色賈探春的話來抒懷的。

上海人不只一次對我說過,想要把中文造詣搞好,讀透兩本書就行--一是史記、二是紅樓夢。

「您不愧是讀了n次紅樓夢的人,聊個天就隨口信手拈來呀!」我回。

「這詞我沒辦法完整背出來呀... 是有點印象,然後趕緊去網站搜來貼上。我沒背熟的東西太多,這是我人生的大窟窿。」

「我背不出來的古文詩詞肯定多過你。以前讀書其實死背了不少、但考完試出校門一久,就幾乎忘光、全還給國文老師了。」

「莫點破,冷風習習入破洞,涼......」喲,果然是學歷史出身、又把史記與紅樓夢反覆啃讀的人,回個話都能這麼文雅。

近兩年前的年末深冬,前去上海一遊。上海人見我罕來、盡地主之誼,邀吃老館子上海菜。老館子名字已忘,只記得離半島酒店不遠。酒店本身畢竟有故事有歷史,光華璀璨;可過了酒店後門繞向圓明園路和北京東路十字路口、一路朝北京西路走去老館子的那一路上,風景迥異,略窄的馬路兩側店面,貌不驚人、各有風霜、各自流掛幾滴時代眼淚。共通點是老、破、小。走著看著會讓人以為自己穿越時空來到半個世紀以前。

上海人說這老館子是他的成長記憶。小時候還住外灘時,一大家子不開伙要外出聚餐吃,就會扶老攜幼散步走來這老館子。糖醋松子魚、醬炒田雞肉、必點。所以我聽從一旁的在地人肉點評、點了這兩道來吃(還有很多道其他,但如今最記得的也就這兩道)。我吃了是嘗鮮、他吃的是回憶。嘴裡上一分還留著松子魚的氣息、緊接下一秒被外酥內軟的田雞驚艷,一邊又聽他第n次聊到反覆讀史記與紅樓夢對一個人的中文造詣必起奇效的理論,說的一嘴文史風韻、嚼的滿口醬料魚蛙,想來還真是不搭,現在想來卻是同樣有滋有味的。

聊了一下子上海與台北的老館子,我說台北今年好幾家老館子關店的關店、整修的整修,疫情成了讓老館子黯然收場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此心心念念的時代過去了。從此叫外賣,各自保平安。」聊到這時,紅樓夢探春句型又來了。

「這句型還真是好用!」我說。

自古窮通皆有命,離合豈無緣啊... 奴去也,莫牽連。結束對話後,我翻出iPad點開裡頭的讀書app,點了點那暫停好久的紅樓夢,繼續讀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