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161012_223906  

幾乎被視為齋浦爾地標的重要存在--風之宮(Hawa Mahal),
座落在齋浦爾市中心商店林立、交通繁忙的街道上。

遠觀宛若一面巨型的屏風,近看則相當高大宏偉、卻發散一股秀逸典雅的氣質。

排列得密密麻麻的窗戶,多達953扇,讓風之宮出落得分外精緻秀麗。

它是印度建築史上令人喜愛與讚嘆的傑作,
也與齋浦爾這座印度文化遺產的瑰寶城市,畫上等號。

 

        離開藍色城市Jodhpur後,轉身前進粉紅城市齋浦爾(Jaipur--中譯也有人譯成「捷布」或「捷普」)--驅車進城時,車窗外視線所及到處是粉紅,果然是名不虛傳哪! 街道兩旁的建築物表面清一色被漆上介於膚色與磚紅之間的淡粉紅,這是為什麼呢? 必須追溯至Sawai Ram Singh統治期間--1876年時的印度,已被英國殖民(印度被英國殖民的時期為1858~1947年),作為拉賈斯坦邦首府的齋浦爾,這一年為恭迎英國威爾斯王子(也就是後來的愛德華七世)的大駕光臨,把城內的建築全部漆成粉紅色;為何是粉紅而不是其它顏色呢? 我們的司機告訴我們,在印度,每個顏色背後都有寓意,色彩,就是語言、也是表情與心意。比如印度國旗的綠、白、橙三色其實各自有意涵: 綠色表示繁榮、信心及人類的生產力,白色象徵真理與和平,橙色則代表勇氣、獻身與無私 (印度教士的法衣顏色就是橙色)。

       至於粉紅色--在印度人心中,代表著「好客」,所以當時的王公選擇以粉紅統一了建築外表、從此齋浦爾的市容便維持著近似玫瑰的粉紅。但是,也有另一種說法流傳--當時的王公喜歡玫瑰,所以選擇接近他所喜歡的玫瑰的顏色、漆上城裡的建築表面... 不論如何,至今齋浦爾舊城區還有法律規定,要把建築外部漆成粉紅色,如此的粉紅形象便一直深烙在齋浦爾這座城市身上、也在世人心目中成為鮮明的視覺印記。

DSC_0680

齋浦爾舊城區的街巷景觀。 老實說,齋浦爾街景算蠻「整齊」的...

老城區許多樓房貌似有被刻意規劃,

這可歸功於治理過齋浦爾的天才王公賈伊.辛格(Sawai Jai Singh II)--

1727年他曾果敢仿效歐洲,將全城劃分成長方形、棋盤格似的六個區塊。

老城區的樓房雖低矮老舊,但看起來不至於破敗或雜亂無章。

除了色調統一、就連店家門口招牌也有頗一致的制式規格。

DSC_0753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美得令人不捨將視線移開的風之宮...

1799年竣工,共五層樓、15公尺高的宮殿,窗戶密集且通風口小如蜂巢,

這樣的設計乃是因為,不能讓宮中嬪妃們拋頭露面。

古代印度女人須嚴守蒙面規定、而這種窗戶設計方便她們隱密地窺看外面的世界...

其實現今印度婦女,仍受到程度不一的拘束,社經地位低下者甚至終生飽受欺凌與歧視,

印度,終究不能被稱之是一個真心、正確尊重女性的國度。

印度遊歸來後,我深刻感受到,能當一個現代女性、而且不是生在印度,

其實很幸運、幸福! 因為我們可以抬頭挺胸、順從己意地作自己,何等自由!

DSCN5526  

到達齋浦爾後拜見的第一個景點是City Palace (城市皇宮)。

我身後的優美拱門是Entrance Gate (Arch)--昔日是王公家族成員進出的出入口。

但現在成為遊客們的主要入口--穿過這入口後首先看到的會是Mubarak Mahal.

這個城市皇宮建築很細緻,裏頭寶物也很多,一如之前去過的Udaipur城市皇宮,

兵器與歷代王公家族所珍藏的骨董珠寶家具字畫... 擺滿好幾個展示間,

但齋浦爾的陳列手法及解說告示上似乎沒那麼嶄新與仔細,略顯陽春陳舊...

DSCN5518  

這幢透著明亮象牙白色澤的建築叫Mubarak Mahal--意為「吉祥宮」。

是融合伊斯蘭、歐洲、拉奇普特(Rajput)風格的混血風格建築。由此進,

可欣賞眾多保存尚稱良好的貴族華服,儼然一部近代印度傳統服裝與織品發展史... 

內部禁止攝影,記憶深刻的除了一眼看不盡的織錦綢緞、花樣款式繁多毛呢布品;

還有內部展間幾乎沒空調,只有不太給力的電扇... 越看越熱! 哈哈。

DSCN5533   DSCN5536  

整個齋浦爾城市皇宮裡,我最喜歡的一區: Diwan-I-Khas (The Hall of Public Audience).

因為... 不會曬到太陽、又明亮寬敞很通風! (這甚麼理由呀~~~)

這寬闊的川堂式大廳,昔日是國民向王公表達意見、或王公對國民宣布重要大事的場所。

大廳裡陳列了很厲害的寶物、也是來此必看的最重要亮點...

DSCN5535   DSCN5538  

就是這個! 金飾世界紀錄記載、全世界最大的銀壺 (Silver Urn)。

一共有兩個,銀壺身高1.6公尺、比151公分的我高出蠻多的 (我站在銀壺前當比例尺~)。

當時融掉14000枚銀幣才打造成的銀壺,每只體重高達340公斤、可裝4000升的水。

銀壺是為Maharaja Sawai Madho Singh II而費心打造--

1901年他要參加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儀式、因而要搭船赴英國。

身為虔誠印度教徒的他,英國行的飲用水也堅持要恆河水才行--

因為擔心自己因消耗英國的水而犯下宗教罪!

因此使用了這對銀壺裝滿來自恆河的水、陪他遠渡重洋赴英。

    DSCN5541    DSCN5540    DSCN5531  

拜見完可以完全裝下整個我(以它的尺寸真的可以把我整個埋進去!)的大銀壺後,

繼續貪戀大廳裡的涼風、流連其間。在燠熱的印度,自然涼風送爽消暑很必要啊!

(PS: 左圖的牆面,把槍枝們拚成一個工整的圓,這樣展示兵器蠻逗的~)

DSCN5544  

來到西側的Chandra Mahal (月之宮殿)--就是屋頂升起印度國旗的那幢高聳白色建築,現在是Maharaja家族後代居住,

不對外開放。但粉紅色的Bhaggi Khana 一樓是開放的、

展示家族歷代成員使用過的地毯、馬車等。

DSCN5543  

由此入口進,可參觀"Sabha Niwas" (The Hall of Private Audience).

DSCN5542  

由粉紅砂岩建成的城市皇宮,就連四周圍牆也是用此建材,讓整個宮殿從裡到外,

呈現一片整齊、浪漫的粉紅。

 

                                                                                                                                  (齋浦爾.待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ane Yang 的頭像
    Diane Yang

    Diane's自己的房間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