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熟悉我的人,多半對於我擅長在旅行中(其實在生活中的很多場合也是)的孤獨僻,見怪不怪、甚至會很識趣… 或者該說是很體諒地,給予我、欣賞我一個人耍任性的機會與姿態。
不知道這樣的我,是好?還是不好?久而久之,主動又被動地型塑出了「一個人也沒問題」的形象,不熟的人以為我是難搞自閉、半生不熟的人認定我是獨立堅強(更叫我害怕的是「精明幹練」這個形容詞)、真正懂的人才知-我不過是比較誠實面對自己與他人,而且從不放棄擇善固執、不輕易遷就、不愛勉強自己而已。
旅行時,一個人當然OK、但有伴也很歡迎-前提是要找對伴。
說起來太簡單了…世界上滿滿都是人,還不愁沒伴可揪?難就難在那個「對」字-要揪對人,除了天時地利人和、還要睜大眼也看不見摸不著的機緣與運氣相持。
重點是自己心頭得無比堅定-清楚誰在何時、何種狀態之下,之於自己才是「對的」。旅行旺季又起,眼看又是一波揪人成行的高峰,那麼,就且來釐清,關於出遊的呼朋引伴,其中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吧!
【Just Say No-快速刪去法】
人,特別是女人,往往不會下意識、百分百確知自己「要」甚麼、卻總是能很快地脫口說出「不要」甚麼。咖啡要加糖、放奶精可以嗎?嗯,隨便吧!我都可以;但,真的都掺下去了一喝,才知道要反悔-其實只想要甜甜的口感啦,但奶味最好不要、有也不能太重喔。
我在進退兩難、一堆抉擇當前時,往往習慣先反問自己:遇到哪些東西或狀況時,我會立馬大呼「不」、當下無法忍受?七除八扣地除掉那些「不想、不必、不喜歡、不需要、不可以」的種種,剩下來的,才是最能令自己舒服、起碼可以折服的元素。事物如此、人亦如是。
不刻意追逐與shopping名牌、不吝嗇花費於吃食、不排斥入境隨俗於當地的衣食住行、不因狂用鏡頭而忘了用肉眼聚焦旅途中的景物、不趕時間、不一定要follow旅遊書上寫出來的景點或路線。
若遵守以上的「不」,那麼、就能想像並進而擁有一段-不在名牌大街與退稅櫃檯之間疲於奔命與砸錢、吃遍道地風味餐點、旅行即生活、一生也許僅只一次的異地風物詩看到飽的行程。
覺得跟相熟的親朋好友平時很合拍嗎?旅行前不妨盡量列出彼此的「不」,然後試著把答案兜在一起比對討論,確定一下遊玩時的你們合不合吧?!如果你們有很多一樣的不,那麼一起易地而處時應可圖得順暢無礙的默契。倘若你說不的,剛好他都很想要(比如:不惜砸錢大吃幾頓好料V.S.不願意花太多錢吃吃喝喝;不想一直逛街購物V.S.路過shopping mall不進去買會死),那… 趕快分開,各走各的,才會各自盡興!
【No One is Perfect-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嘴】
人各有所長、自然也就各有其短處。刪除法,坦白說比較負面消極,如果懂得欣賞與仰賴對方的長處、同時忘記他行為或性格上的缺失,彼此儘管無法異中求同、至少還能相互截長補短。
我曾有一位同事兼好友,是標準的急性子兼完美主義者,不論工作或日常生活,都十分講求效率與精準,發覺身旁的人做事說話不合她意或有小瑕疵時,她會毫不客氣、極不耐煩地糾正。曾跟她出遊幾回,大夥一次又一次領教到她散發出來的「壓力」,點餐猶豫不決會被她瞪、腳步沒跟上她或算錢算太慢會被她念、拍照鏡頭瞄太久還不按快門或是畫面照糊照歪了會被她嫌。她的硬脾氣,與度假中的情緒、景物、還有一派隨性的我們,明顯格格不入。所以,這樣的朋友,雖然本身幾近無懈可擊,卻也主動拉長拉大了我們的距離。漸漸地,朋友作不成、連工作共事都容易起爭執生隔閡、很是痛苦啊。
我自己也有缺點,多到不知該先舉出哪一項… 我當然也知道並嚮往完美的美好,但絕不強求自己或別人必須變成完人;對於完美,能接近一步算一步。我更擔心我的缺點打擾到身旁的人,混亂他們的思緒、打壞他們的計畫、造成他們的不悅之類的,所以有時候我寧可選擇不囉唆、不商量了,一個人說走就走,不全然是怕不完美的他人影響到我、而是怕太任性的我耽誤到了他人。
假設能相互真心欣賞與接納各自的不完美,試著將之轉化為風格或特色、甚至是你所不具備、卻很需要的長處-旅行中,也許各自發揮專長的你們,並肩作戰起來,將變得缺一不可、無往不利。害羞於問路哈啦、但善於默默觀察周遭風吹草動的人也許可以專責看地圖找路,大方但迷糊的人也許就只管一路開口問東問西或點菜殺價即可,相加起來,在旅途中每個人負擔的責任義務相對會少一些、效率反而是一加一大於二的加乘效果了。
其實就是這兩點而已… 尋覓到默契與步調皆在相同頻道上的伴,相信不管去哪裡,都會很好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