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朋友和我提到朋友之間相處的問題。她發覺我們共同認識的某位朋友,似乎太以自我為中心,不管是出門逛街、遊玩、或是飯局,這位朋友在我們一群人中,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每一個都不偏不倚地緊緊圍繞著他打轉,拼命舉個沒完,而且常常是一發不可收拾地無法收山,沒人知道他會不會或有沒有閉上嘴下台一鞠躬的一刻。她於是漸漸對他感到疑惑與厭倦,希望他能否稍微把我們這群朋友相處中分享的空間與機會,讓出一些給其它人。
 
    我說,這就好像打一場球,並肩作戰的一支隊伍裡,總是會有而且一定需要一兩個善於做球的人,主動發出機會,製造每一個皆大歡喜的得分可能。但是我承認,做球的人不能只為了滿足自我能力的表現而做球、不是為了展示自己以為的神乎奇技而做球,而應該是為了要把來自於他所貢獻的能力,傳遞給其他的同伴,讓更多超乎想像與高過預期的球路,在場上精湛發揮。讓成就感的榮光,映射到不單單是他自己,而是一起努力的每個人身上。
 
    有些人也許天生不是那個帶頭做球的料,但他們往往在團體中是稱職細膩的輔佐、冷靜縝密的傾聽者或思想家,這樣的人往往可以好好地傳遞或接下,來自衝鋒陷陣的做球者的做球。你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因為他們通常都是不怎麼顯眼,但是一場球能不能一路打的順暢精彩而後得勝,他們的存在與發揮,往往是才最重要的。
 
    現在的情況,可能就是習慣做球的人,鋒芒太銳利,而他發出每一顆的球,隊友們不見得都能有默契地領略他的用心、四平八穩接地接下手來。他可能不知道,身邊其他的隊友,不是天生就一定要也一定能明白他的每一個動作;而明白,也不等於是一定要全盤接納與順應發自他內心的每一個用意。來自於他所發散的自信,變成了驕傲;過多的分享,形成了炫耀;發的太遠太強有力的球,成了一顆難於接手或傳遞的高射砲,人人害怕到閃躲都不及了,遑論忍著重力加速度的痛擊風險去迎接它。
 
    這樣的舉例,用來形容與理解一個團體中,不管是工作團隊、或是一般交友圈,我認為頗為適切易懂。我們不能忘記,自己是置身在「一群」人之中,也就是要時時謹記,你身旁「每一個人」的存在。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試著學習:做一個不過度自我中心的發球者、與當個勇敢表現自己的接球者。去尋找共同在彼此心中流通的默契…那是為何能有緣成為朋友的根本、或有幸結為工作伙伴的必須。這是人與人間相處的藝術,一堂終生必修、學無止盡的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ane Yang 的頭像
    Diane Yang

    Diane's自己的房間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