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我感覺我同時不忍心也失去耐心於看電視,尤其是當我看到當今台灣所有的新聞頻道時。
 
    我們需要那麼多電視台的那麼多記者那麼多所謂的名嘴與他們的麥克風、攝影鏡頭、與源源不絕的口水,為同樣重要(重要的不過也是那幾樣,而且到底重不重要,還難以衡量呢!)的幾個新聞人物、幾項事件,幾乎二十四小時不斷地窮追不捨、反覆談論卻始終讓我看不出結論的疲勞轟炸嗎?他們何以這麼拼命--為了找真相?為了給社會大眾一個合理交代?為了符合頂頭上司的要求?為了職責所在?為了一包薪水?
 
    李泰安、趙建銘、許純美......,最近除了這幾個名字,以及跟他們名字相牽連的人事物地以外,難道沒有其他重要的事了嗎?我開始擔心小時候聽到的"井蛙窺天"的故事精神,像傳染病病毒般散布於這過分躁動不安的島嶼上,傳媒的角色與他們所能餵養灌輸給所有接收者--也就是閱聽大眾--也就是這島嶼上的每一份子,難道就只有這些養分?那被長期別無選擇地如此被餵養的我們,會如何生長、又會長成甚麼模樣呢?
 
    我不敢想像,如果要老實地回答上面的問題,那答案,肯定是不忍聽聞與信服的。
 
    我想到我手邊正在讀的一本書,美國當代最負盛名與推崇的已故作家、思想家、社會觀察暨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在三年前寫的《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書中很多段論述與批判,正是我們這塊土地上,被這些新聞和隨之而起舞的渾沌亂象的製造者與信眾,最需要迫切認真看待與吸收的--
 
   -於一個影像飽和的、不、該說是超飽和的世界,我們應當關注之事對我們的擊撞越來越少,我們已經麻木不仁。最後,這類影像只令我們變得更冷漠,良心生出硬皮,插刺不入。
 
   -出現在電視上的影像,注定遲早會令人倦怠。.....雜沓擁擠的影像令觀眾的專注變得輕淡、流逸,不那麼著意內容。川流不息的影像反而讓影像無法脫穎而出。
 
  -每日都有國家大事發生,而人口不斷縻集都市,城市人口的職業單一性令他們冀盼一些異乎尋常的插曲發生,令他們每小時都興高采烈、喋喋不休地述俯拾各種小道消息。這種過份刺激的過程磨平了心智的明辨能力,而淪落至蠻人般的懵懂。
 
  -沒有人能在思想之時同時揮拳搥人。
 
    我想節錄出來的最後一句話,雖然最簡短卻最得我心,要注意:不是純然揮拳搥人的舉動才配稱做揮拳搥人,那些流洩在新聞畫面怵目驚心地在觀者眼前搬演的同時,摻雜著尖酸刻薄的狂妄臆測與輕浮諷刺的對話與旁白,都宛如一記記搥死人不償命的拳頭,拳拳威力深入而懾人,但是缺乏深刻的思想與無益於真理的尋求,充其量都只能淪於嗜血瘋魔的可憎暴力而已。
 
    仍著迷與執意要繼續身陷這片看似無止盡的混亂中的人啊,都毫無疑問是殘酷的旁觀者,憑藉沒完沒了地窺探旁人痛苦,變態地填充滿足不知為何的虛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ane Yang 的頭像
    Diane Yang

    Diane's自己的房間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