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認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能夠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相信他的能力,然後站在一旁,看他成長,並且欣賞。身為父母應該像園丁,給樹木澆水,除蟲之後,就看他生長。我們不會規定玫瑰要變成茶花。但是許多父母常常想把香蕉種成蘋果。」-《袁瓊瓊˙兒子沒有說話》
 
  這是最近一位老友寄給我的網路文章,原文很長,但文末最後這幾段話,足以堪稱是這篇長文的最精髓,也真切點出,我們教育最根本的問題之一,就是有太多園丁,搞不懂自己園裡頭的植物,明明是玫瑰、卻因為自己各種難以放下的偏執,而一心以為並刻意期待,自己一定可以也應該種出心中最想要的茶花,那朵本該長成最嬌豔浪漫誘人的玫瑰,終究因為硬裝不來茶花的內斂高雅聖潔,不是委屈地成為不像玫瑰也不像茶花的四不像,就是負氣含恨地失去繼續生長的氣力、任憑自己消糜枯萎。
 
    記得曾經看過一些電視綜藝節目,那些讓小朋友報名上台大秀才藝的橋段,我總是怎麼看就怎麼心酸-濃妝豔抹的小女孩模仿著當紅女歌手、表情木訥肢體僵硬的小男童說著不好笑的笑話、或者是斜頭歪腦卻一身風雅的小紳士小淑女打扮拉奏著難為聽的小提琴……-孩子的臉上或身上流露出不自然不自在,而身邊的大人們,主持人與觀眾是為求效果與客套、或一臉感動或嘖嘖稱奇;眼前的爸媽則滿是驕傲與欣慰的表情,孩子的彆扭,被一舞台的虛假飄渺,消弭於無形。
 
    我一直很喜歡、也難忘的一個畫面,是在我今年八月初、隨我的英國老師與同學們,去Derbyshire和Sheffield郊遊健行時捕捉到的鏡頭-一個走路搖晃晃的小小女娃兒,恣意向前行步於一座崎嶇古朽的小木橋上,她那高大的老爸,只是隨著她那小小晃晃的背影,保持著三步遠的距離、張著強有力的雙臂護著前方的她,沒有牽也沒有抱,只是默默地任她前行…
 
   
Another great spot for most people from Sheffield to come here, picnicing and enjoying the cool water of the irony river.. and walking in the forest...
 
  西方教育的「放手」哲學,是東方教育欠缺的;東方人較不懂得放手、只一味地施以很可悲的扭曲與病態的制約,在最親愛的人身上,不論在職場、家庭、男女關係裡都是如此。尤其在親子教育中,這樣的「園丁」(父母)常常讓孩子變的不是他/她自己,平白耗上大好青春年華、走了很多冤枉路,一把年紀了卻還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其實,只要讓每個人知道自己是誰就夠了,就讓玫瑰、長成她自己最想成為的玫瑰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