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遊式枯山水庭園是甚麼?簡單說,主要得有池又有泉、周邊與其間再佐以植物花草造景;可能的話,背後借用所在地理景觀製造出依山傍水的延伸視覺(比如,嵐山的曹源池、背後就是嵐山的一部份)。遊逛完一整座庭園,就如同走完了一個具體而微的小小世界桃源。
(曼殊院的枯山水庭園,據院方人員解說,左邊的松樹是鶴、右邊的松樹是龜;底下的細軟白砂,製造出水面泛起陣陣漣漪的幽靜視覺。)
(對生活裡諸種小細節絕不放過的日本人,連固定橫樑之間的小釘子,也講究地要打造成山麓的姿態。瞧那山腰間還有雲朵圍繞,多麼寫意又賞心悅目!)
我喜歡處處講求精確、細膩、優雅的曼殊院。感恩遇上有專人講解,讓我不致錯過院裡諸多小細節中的大精彩。橫樑上的山型小樁、堅石打造的水缽上那一隻隻的老鷹雕刻、庭園裡每棵松樹的寓意… 在京都式的庭園裡,悟得佛典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真諦。
心滿意足地在詩仙堂與曼殊院賞完優美楓紅、也享受京庭園之美的洗禮後,另一場豐富的心靈饗宴在傍晚登場-惠文社書店的一乘寺店,是我享用這場饗宴的所在。
順著手機上的Google地圖,經過叡山電鐵一乘寺站不遠處,撞見了惠文社書店指引方向用的牌子。在這之前,其實迷了一段路,一度走到京都造形大學(校園建築外型真的很有型呢!)去了… 這時,幸虧我有智慧手機,阻止我走冤枉路、在天黑前把我引回正途。直到看見這可愛的牌子我就更加確認方向正確、路線無誤,天快黑之前,總算來到剛點亮燈、在漆黑靜謐巷弄間顯得加倍溫暖的惠文社書店…
(第一眼就會愛上的,惠文社書店一乘寺店。門口停放許多單車、店內昏黃的暖色燈光從窗櫺透出,暮色中內醞著理性又感性的書香,Love it.)
志趣作祟、職業使然,長期以來,我看過許多別人的、也留下過很多自己的,在書店裡翻找與閱讀書籍、甚至是工作的身影。在台灣的誠品、紀伊國屋、金石堂等等連鎖書店、在諸多個性互異獨立書店或學校旁的書局,在英國的Waterstones、Blackwell's或WH Smith,在法國賽納河畔一字排開、叫不出名字的舊書攤。書店,對我來說,就是看書、買書、找自己、充電心靈的地方;絕不是一個裝氣質或製造搭訕豔遇機會的處所、更不該是個把書本與知識稱斤論兩打折比價一番後還大喇喇不屑買而走出門的戰場。惠文社讓我感受到經營一家書店的初衷與風骨,沒有理所當然、我說是甚麼就算甚麼的櫃位分類標示,惠文社真的懂書,把具有共同論述與精神價值的書不著痕跡、有意識地一起擺放,看得懂的伯樂一眼自然就會看懂、並可隨後自然與悠然地留步在書前,靜靜、慢慢找到自己的知音之書。有意識地賣書,能自然養成與造就一群有意識地買書與讀書的人。而一個有主張、有個性的個人或社會,需要的正是有意識做人處世守原則的人啊。這書店的存在,其必要與價值就自然顯現了。在台灣,恕我直言,像惠文社這樣的書店,生存經營註定要困難、或者該說幾乎已經找不到「惠文社式」的書店了。在台灣,聽過有人對我說,日本惠文社的感覺,好像台灣的誠品… 哈哈哈,我心底只會對之報以啞然失笑… 因為,這種比擬,差矣,恕、我、不、同、意。
(惠文社書店右側的空間,有美食及旅遊相關書或繪本、也賣有充滿日本與世界各地風土情趣的家居生活雜貨。)
買了令我驚豔的老作家荻原朔太郎(1886-1942,日本近代詩之父;約莫與芥川龍之介同期、芥川與荻原其實是同行、更是惺惺相惜的知交)代表作《貓町》文庫版、還有在書架上無意間新發現、一位新銳插畫散文家浅生ハルミン記錄她2010年每一天下午三點如何度過的《三時のわたし》;非書的部分,買了一支身上刻有"This is a Pen"、身形復古的黑色鉛字筆,還有近年迷上的和紙膠帶數捲(發現了台灣未代理的品牌,花色非常和風典雅、比MT更吸引我)… 在美食書與廚房餐廳器皿一起陳售的角落晃了一會,這才依依不捨地踏出書店。
書香似乎跟咖哩香有緣份、不可分。在東京神田、神保町一帶看古書後我都會吃咖哩;剛好在惠文社書店附近也開著一家咖哩店,餓了大半天的肚子,被這一大盤秋季限定的和風雞肉佐菇類咖哩飯,餵的暖暖的、飽飽的,一如今天精神收穫極富富的行程哪!(未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