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午後,搭山手線電車,在原宿站下車。
對我來說,這真是一個瘋狂的決定… 明明,我越來越討厭往人多的地方跑;明明,我越來越害怕人聲鼎沸、也不再以shopping為東京旅行的唯一目的了。
所以,原宿,我是好幾年沒在此下車出站了。
原宿這一站,因為是各國觀光客—特別是初來乍到的人,來訪東京的必到之處,加上車站本身小、附近街道巷弄也不算特別寬大,每天都顯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加上適逢週末,放假出門逛街吃喝的本地人也湧來了,這裡的擁擠紛雜於是更深一層。
我在原宿的這一天,一出站感覺這裡熱鬧喧騰的簡直像廟會、像朝聖、像跨年。光是要從車站走出來,就擠到滿頭大汗、幾乎缺氧。耳邊充斥著各國語言的交談聲,日語、中文、廣東話、法語、英文… 比較令我驚訝的是很多東南亞人也在這裡,所以聽到了許多聽起來像唱Rap一樣快節奏短音節的泰語或越南話也飄散在因人多而混雜悶熱的空氣中。
不來逛街買東西,也不看明治神宮,那來原宿究竟是為了甚麼?
為了再看一眼,原宿車站。這一幢散發古典英式風情的木造建築,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不復存在。因應2020年東京奧運,必然湧入的更大量觀光客,加上現在的原宿車站顯然早已無法效率地送往迎來太多的本地與外來人潮,這幢小而美的百年古蹟建物,改建與重生,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
還不能明確知道,究竟眼前這一幢古色古香但輸運乘客能力不彰的老車站,到底會何去何從? 若拆個精光、片瓦不留,未免太過可惜、也不夠尊重歷史。畢竟,它可是東京現存最古老的木造車站建築,從明治時期的1906年就以此貌在此屹立、運營,歷經明治、大正、昭和到如今的平成年間,見證了日本歷史的遞嬗及此區風起雲湧的數波流行文化之潮,彌足珍貴。也因為它始終保持百年前的原貌,時移至今反倒讓它看起來獨樹一幟、與眾不同。
這個車站很幸運,它曾有機會被毀,卻奇妙地倖免於難—二次大戰時,東京大空襲,一枚飛彈射中了原宿車站、但彈頭卻奇蹟似地沒爆開,所以車站逃過炸裂焚毀的命運。如果,如今為了奧運要疏散更多旅客而要被拆毀重建,實在令人不免嘆息! 據說JR東日本公司還在傷腦筋要直接拆掉、還是用其他方法盡可能地保留舊車站… 但此站的翻新也是不做不可,未來怎麼辦? 就且看JR東日本與當地民眾的協商與決策怎麼走了。
在一切尚未定案前,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把握「當下」--不再匆匆過站不停,選擇途中下車,不為別的、只為在看它一眼—回顧它的古典身姿、追憶我曾在此遊歷的點滴往昔、那曾經的旅途中的新鮮與青春…
隱約記得... 十多年前初來原宿,這個現行的出口還可以當入口,
結果現在為了疏散過多的人潮,變成「出口專用」了。
古色古香的木造建築,見證了百年的東京史。
東京首度承辦奧運,是1964年的往事...
鄰近原宿車站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便是為當時的奧運所建。
由首位拿下普立茲克獎的亞洲人--日本現代建築大師丹下健三設計,
是當年奧運游泳與跳水項目的場館。
明治神宮前,這一塊空地常是原宿流行文化自由奔放地展現的處所。
巧遇托缽的老僧,兀自靜靜站在熙來攘往的人潮前,形成極大反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