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京看教堂? 沒錯,別懷疑,這是我在東京刻意安排、期待甚切的重點行程之一。
我不是教徒,但海外旅途中的我卻很愛上教堂。每次教堂巡禮,並非帶有宗教目的的朝聖、而是傾心於其歷史與存在意義的悠遠、醉心並臣服於教堂建築的恢弘與考究。
東京聖瑪利亞主座教堂(東京カテドラル聖マリア大聖堂),位於文京區關口,是天主教東京總教區的主座教堂。起造於1963年、隔年完工,教堂建築主體在半世紀前堪稱標新立異… 它,跟我們既定印象中的教堂形象大不同,充滿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的符號與特質,為何這教堂會蓋成這模樣呢…
其實,這座主教堂原本的面貌並不是我們如今看到的這樣;早在十九世紀末的1899年主教堂就存在於此,當時是木造的哥德式建築,可惜的是、原建築在二次大戰時被焚毀了,現在的主教堂是戰後重建之作,由丹下健三與其率領的都市建築設計研究所打造,這風格強烈而特殊的主座教堂,更在1987年榮獲建築界奧斯卡--普立茲克獎肯定。
丹下健三採用了30年代後開始流行的薄殼構造、以鋼筋混凝土建成了這座教堂,建築主體仍保有哥德式大教堂的樣式。從外面遠看,如大鵬展翅般的薄殼屋頂有氣勢非凡的完美曲線;從裡面仰觀,挑高的交叉十字穹頂讓人宛若置身在中世紀天主堂洞穴般的空間內,莊嚴神聖的氛圍滿載。
踏入東京聖瑪利亞主座教堂,這一幕,震懾人心。
雖然,這是一座現代主義風格盛行時期所蓋的建築,
但卻有中古世紀哥德式教堂的樣貌與靈魂,
哥德式建築三大元素: 尖拱、拱肋、飛扶壁,皆以現代主義建築工法呈現。
洗鍊而工整的挑高水泥牆面,讓空間飄散沉靜穩重的神聖氛圍。
抬頭往上仰望,發著光的十字架高聳頂天!
哥德式教堂的「定番」樣式--教堂平面為十字型,
從內仰望、從外上空俯看,都可望見巨大十字架。
與祭壇及天窗遙遙相對的彼端,是渾身飄著濃厚現代主義風的管風琴。
靠近祭壇,靜靜近看造型十分簡約、與建築風格相呼應的天窗及十字架。
我很幸運,禮拜天來拜訪這座教堂,巧遇一場在日韓國人天主教徒們的聚會活動...
身著傳統韓服的韓國小朋友們,依序步向祭壇前方舞台,展開表演前的排練。
參觀時,請不要忘了教堂內兩旁,這是靜靜佇在旁邊的聖母懷抱基督耶穌雕像,
類似的雕像,記得在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也曾看過。
洗禮盤,用來盛放入教受洗時使用的聖水。
放置在天主教堂正面入口不遠處。同樣地,這個洗禮盤也是現代主義風,
和我以往在歐洲教堂看到的傳統樣式大不同。
但它被巧妙地切割成八個不規則的面,「八」有再生之意,
所以不少洗禮盤會被刻意作成八個面。
教堂內部旁邊的牆面上,燭台也吸引了我的注意。
教堂內的迴旋樓梯。使用最少材料、發揮最大功能,
幾何外型、簡單理性... 現代主義設計細節,從一個樓梯就能充分窺見。
教徒們的聚會正式開始了,為了不打擾他們、我走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教堂內部,
外面也是大有看頭的... 這是現代感十足的鐘樓尖端。
站遠一些,給教堂及鐘樓來一張倆相望的「合照」...
這一天天氣陰,雖然沒有陽光藍天當背景,
但呈低調銀灰色系的教堂外觀與水泥現代風的鐘樓,
在灰撲撲的天空下看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的。
主座教堂的正面照。
看到這裡,我恍然大悟...
它和比他早一年竣工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是不是有點相像?!
結束這一趟心靈與眼睛都有滿滿感動與收穫的教堂巡禮前,
站在目白通的方向,再回望一眼教堂與鐘樓。希望下次找機會、在晴天再來訪!
【後記~參觀資訊】
v交通方式: 東京都營有樂町線、護國寺或江戶川橋站下車、步行約10或15分鐘
(從護國寺站下車走,途中會有一段較陡峭的上坡小路、爬完坡後直通教堂後側,
記得再往前繞一下,就可以找到側面入口、步入教堂內部參觀)
v地址: 東京都文京区関口三丁目16番15号
v官網: http://cathedral-sekiguchi.jp/
v關於丹下健三 (1913-2005): 生於大阪、逝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曾任職於日本建築界大前輩前川國男主持的建築事務所。丹下健三是第九屆普立茲克獎得主、是日本戰後經濟起飛後的重要建築師。 丹下健三的代表作眾多、也都相當知名—東京都的舊都廳舍(1957)與新都廳舍(1991)皆出自他之手;60年代除了東京聖瑪利亞主座教堂外、1964年東京奧運代代木競技館亦是他的早期傑作。其他代表作有: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橫濱美術館、富士電視台總部大樓… 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