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Ta_2019-11-20_15-02-29.jpg

【之一.必須自愛】大餓 (Heavy Craving)

請了一整天年假的一個平日,上午在參加完一場告別式之後,空出來的午後,我臨時起意獨自走進戲院看了一場電影。

事實上,那天壓根沒想到會進戲院看電影、更沒想到上午的告別式散場後,大夥散的很是迅速且徹底--上班的上班、有事的有事、回家的回家... 本以為也許會有的聚餐吃喝促膝談心一場之類的,在相互點頭招呼、有一搭沒一搭地看幾眼說幾句後就此打住,那些「本以為」一概沒有發生--即使,我們之中,有不少人是真的不記得有多久沒再見過了,老師的逝去難得地聚集了我們,而在告別式備極哀榮地禮成後,我們再度 (或許可能就此永遠地) 走散。

天氣蠻好的,不冷不熱微風無雨。心情空空的,說不上好也不至於壞、只是惆悵難免。陪學妹去書店買了本2020日誌後,出了書店、散到只剩我一人走在街上了,隨便挑了家餐廳吃了頓飽足的日式套餐、然後想著接下來如何打發空出來的時間。

「不如去看場電影吧!」我對自己說、然後拾起手機看離我最近的戲院、亂槍打鳥式地找片子查場次。

大餓 ,就是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下而看的。出奇不易、我的亂槍命中,這部電影,正中下懷地深得我心,好好看。

「妳怎麼不看看妳自己😡?妳真的有努力嗎…😠?!」這是來自電影《大餓》(Heavy Craving)中,事業有成優越感十足的瘦子媽媽,對著一事無成自卑感與體重一樣重的胖子女兒的兩句關鍵怒吼。

這是絕對令人驚艷、後勁餘韻無窮的故事啊。講的是一個瘦不下來的超平凡女魯蛇的一段超展開的瘦身心路歷程。我要為劇中女主角、也要為導演用力喝采,她們用這部電影發聲了她們各自的真實成長寫照(女主角目前就是個胖子但以前並不是、女導演青春時期也曾過重),也碰巧映照出我個人部分的親身經歷--曾經因為超重的噸位、其貌不揚的外型、儘管努力卻總是不如人的學習成就而必須承受的壓力與陰影(陷入被旁人否定、同時也自我否定的雙重否定)。邊看邊回想那個曾經莫名其妙胖到70、又曾用激烈手段瘦到48的自己,體重與心情與人生的各種峰迴路轉、點滴在心。

看看自己,不是沒有努力過、我是真的努力過... 誰不想變好、誰不會為了想變好而努力?! 但,就是這麼奇怪,咬牙努力過後,該增加的不增加 (比如考試成績、比如生命中的各種你想的到並殷殷期待的好事)、不該增加的卻拼命增加 (比如體重、過敏的症狀、外界的指責、內在的懊惱)。「一試再試試不成,再試一下」--這是一句好話,對於反覆「試不成」、一再把希望交給失望的人而言,是一句好沉重的話。試不成的人,不斷忍辱、然後繼續負重。

究竟是為什麼想瘦?電影中的鐵血瘦身教練,以無情到近乎挑釁的口吻、冷冷問候被媽媽送到減重特訓班的女主角--你,為甚麼必須減肥、為何要來。這一題與被問「到底是為什麼而存在、為誰而活?」到底是殊途同歸的人生大哉問。我的存在目的、我的生命價值,是得符合誰的眼光、誰的標準、誰的喜惡…

驚人的事實是,很多人的答案,都不是為了自己。但,其實,這一提的答案只能有一個,就是: 為了你自己。如果真的要變美變瘦,那也絕對不要是只為了符合別人的審美標準、或是外界期待與欣羨的眼光而已,必須是要為了自己開心自己甘願,才對、才行。

只要是成長過程中,曾因各種緣故狠狠被否定過的(邊緣)人,都適合觀賞的一部佳作 (但好像匆匆下片了)… 特別是為瘦不下來的體型所苦、曾被此受過各種有形或無形壓力+指點之女人 (比如我) 看了絕對大有共鳴!(當然瘦子也是可以看啦)

 

【之二.自受之痛】愛爾蘭人 (The Irishman)

onesheet.jpg

看了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黑幫史詩電影《愛爾蘭人》(The Irishman)。 Netflix現正上映中。我終於看完了--其實理論上應該要一氣呵成的--試想,這要是進戲院觀影,你當真會進進出出、把好好一部長片打斷成好幾個片段來看嗎? (除非你當時身體出狀況,鬧肚子或膀胱無力之類,必須在戲院座椅與廁所馬桶之間折返跑) 但我自己任性地分配時間、按了好幾次暫停鍵,拆成三段、用追影集的模式「追」完這部真的拍得有點長的鉅片。

或許,這是美國截至目前為止,最長、最好、也很可能會是「最後」的黑幫史詩大片吧。這導演、這些硬底子老演員... 是空前、更可謂是絕後了! 勞勃.狄尼洛、艾爾.帕西諾、喬.派西 (我的天! 居然能把喬.派西挖出來演、他都退隱影壇20年了!!) 且,是馬丁.史柯西斯執導演筒哪... Hey! How that could be wrong!? 我猜想應該還有很多人沒看而打算要看,我不想也懶得多劇透 (這故事龐大而複雜),留待有興趣 (且要很有耐心) 的朋友自己找時間自己親眼一睹--再不看,以後也沒體力沒耐性看;更殘酷的事是,以後你我大抵再也看不到這種片了,畢竟,爾後還能有誰會拍與演好這種體裁與規格的大片子呢?

好奇--明年的金球獎、甚至是奧斯卡,這部片可以獲得多少提名或獎項... 儘管,影壇或媒體部分人士,始終有一群人,對於Netflix的崛起及操作模式頗有微詞--甚至有言論直指: Netflix是摧毀正確觀影習慣及型態的元兇、它讓人們不進戲院、用自己的手機或平板或筆電就能輕易看電影--如此便宜行事、不老實買票 (有時還有可樂爆米花) 坐在戲院大銀幕跟前+杜比環繞音響底下觀影的方式,根本無法細膩感受到拍攝手法及技術面的諸多用心細節及藝術成就;但我必須承認,Netflix真的有強大,說一個比較現實的... 有能耐且願意狂砸1.59億美元給史柯西斯放飛自我地拍成這麼一部以後很可能再也不會有誰能出其右的曠世大作,這事終能水道渠成,靠的不正也是Netflix嗎?

從各種角度而言,對觀眾來說《愛爾蘭人》都不是輕鬆的電影,《愛爾蘭人》回顧了暴力與殘念的歷史、一段值得被悼念與充滿大量心力的歷史。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這不是輕鬆的電影,若說戲如人生,是的... 不管是誰的人生、怎麼活過來的、大抵沒有一個人的人生可以稱得上絕對輕鬆。更何況,他們是一群生於戰亂時代,青壯年歲時躬逢其盛於戰後那段政經局勢幾度詭譎發展的美國,大半生忙著出生入死、算計與被算計、逞凶鬥狠的燒腦黑幫啊。

漫漫的觀影過程中,不意外地有大量黑幫電影會有的情節畫面潮來潮往式的湧入--談判、謀略、打殺、窩裡反、你死我活。意外的則是末尾,當這些黑幫頭頭們老了,風中殘燭的他們如何各自迎向凋零的人生終點、如何面對大小便或行動都變得不聽使喚的自己終有無法再呼風喚雨的萎弱時刻;一輩子保護道上弟兄頭兒很在行、卻被如親如陌的家人冷冷排拒、並被評為沒有保護能力的失職一家之主... 黑道人生之路走向終點時的淒清孤寂與不堪,是以往黑幫史詩片較未多所著墨的。

也許正是因為史柯西斯與老戲骨演員們走到了七老八十的人生暮年,才能為此片注入如陳年酒耐人尋味的強大後勁吧。

 

【之三.坦然自悟】陽光普照 (A Sun)

A SUN.jpg

片名《陽光普照》乍看正向溫暖;可是,片中人的際遇與心情卻經常罩在慘霧愁雲裡、而且是很難一時半刻走出來的那種。

搞不好,非常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來。年紀輕輕誤交損友走上歧路的魯蛇少年、樣樣風光稱頭內心陰鬱迷惘卻無處可訴的資優長男、自己活不出多大的成就於是把期待逕往下一代身上放的父母--這樣的一家人,組成一個家、表面看似共活在同一屋簷下、卻因為各種莫名的言不由衷,逐漸把各自的生命活出各種千瘡百孔;本該是互相扶持彼此取暖的家、最終冒出了屋漏偏逢連夜雨的難堪裂縫,椎心刺骨的苦雨淒風、從處處裂縫不客氣地侵門踏戶,而陽光其實也等著從這些裂縫裡適時伺機鑽入。

這世上最公平的,是太陽。資優長男如是說。但,為甚麼,太陽底下的人事物,怎麼偏偏都不見得公平呢...

沒錯,這世上最公平的是太陽,因為太陽從不間斷地放送光與熱。但我們身處之所在,有黑夜白晝、有晴雨霜雪;而我們每個人,看待與領受公平的存在、使用的是不一樣的角度與姿態。當陽光灑落人間,有人選擇敞開自己盡情沐浴、有人卻是嫌熱怕曬遮掩躲避。人們總覺個性與表現像陽光才好,但個性表現一直很陽光的人,照耀大家照久了反而最累、並開始受不了這樣的自己。這是如陽光般和煦的長男,最光明也最黑暗的生命處境。

相較長男,魯蛇的次男弟弟見不得光、似是陽光絕緣體。活在哥哥的光環下,陰影成為他在這個家中宿命式的相對位置、他活成了家中尷尬的角落生物,就算出了家門也邊緣人般地要死不活著。父母對他的忽略乃至氣惱,到底是在針對他的積弱不振而操煩、抑或是對於自己竟生養出這樣的"不良品"而陷入自卑與自責? 

陽光,把父母與小兒子不堪的人生不遇以及情感糾結,還有與他們相關的人事物,也一併照映的清清楚楚、無所遁形。

這是一個表面平淡平凡、但骨子裡情緒澎湃滿溢的故事。必須承認,在看的當下,我並沒有同聲一哭感動涕零之類的反應;但看完之後,慢慢地、也許就像劇中那一家子吧,學會坦然面對人生不可免的跌跌撞撞、以及伴之而來的各式傷疤,重新體悟到這世上最公平的、的確是陽光--同時承認與接納,陽光灑落之前與往後、那如影隨形的烏雲。

arrow
arrow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