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a-La-Land-Reviews     

看了【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不曾點開任何一段電影預告片或介紹花絮的連結,只隱約帶著已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左一句右一句的推薦作為印象,幾乎不帶任何可能先入為主的念頭地看了它。

所以,我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是頗為正宗的歌舞片形式,一開頭就送上一段大場面且有點長(因為超乎我的預期、所以覺得它長)的生動歌舞... 我也不知道,劇中人他們說著說著就會情不自禁地邊唱邊跳起來。但,歌舞片不都是這樣子拍的嗎? 哈哈。我未免太大驚小怪了。

歌舞片在50年代前後的好萊塢很火紅且盛產,事實上歌舞片的興起應從1920年代末期、電影開始發出聲音的那一刻後開始回顧--邁入經濟大蕭條的30年代,人們面對殘酷的現實、難免會很積極地尋求逃避與麻醉自己的解藥--熱鬧喧騰的歌舞片,場景裡充斥聲光感官刺激,對當時氣氛苦悶的大環境下的人們來說,就是一帖能見效的紓壓娛樂良藥。不只美國好萊塢、回顧30年代的中國上海、日本以及有「寶萊塢」之稱的印度,也出產了一些歌舞片。

40年代前後開始、一路到50年代前後,這段時期算是歌舞片的黃金時代吧! 當時好萊塢出產的歌舞片量多、叫好又叫座;不少大明星跟經典歌曲都是這時期的產物。比如【綠野仙蹤】(1939)、想逃脫世界中絕望的混亂的桃樂絲唱出那曲令人揪心的"Over the Rainbow";【萬花嬉春】(1952)裡男主角Gene Kelly在雨中獨舞高歌的"Singin' in the Rain";還有由百老匯音樂劇改編拍成電影的【西城故事】(1961)...等等。但後來,歌舞片雖還是有,卻顯得有些式微,可能是各種娛樂的形式與作品越來越多元,歌舞片不再是人們解悶尋樂、為心內的煩憂或疑問找出口時的唯一選項了。 

回到【樂來越愛你】,到了21世紀的如今,看到片中這一段男女主角的歌舞"Lovely Night Dance",會有種彷彿回到好萊塢歌舞片全盛期的錯覺... 這段幾乎全以歌唱與舞蹈構成的對手戲,演繹與交代了男女主角從最初的不打不相識、開始逐漸對彼此打開心房發展出更進一步的深識與愛的過程,這段舞挺復古的,雷恩葛斯林和艾瑪史東的默契十足,相當精彩。

其實這部電影的情節本身非常簡單,簡單說,就是一段愛的故事--從這段愛情如何開始、到為何結束,其中的角色設定與故事發展並不複雜。所以,主角的歌舞與演技,還有導演說故事的方式與能力,相形關鍵與十分重要。「好看」與「好懂」是這部片的特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甚至無法釋懷的「後座力」--是我覺得這部片之所以能得到許多正面評價的原因吧!

夢想與愛情,到底可不可以相輔相成或是會製造衝突?

追逐與實現理想這條路並不容易,過程往往漫長又磨人,既不知終點在哪、也不知到底要努力多少與正面積極到什麼程度才能順利達陣... 那麼,究竟我們要如何理解與面對?

當成功始終虛幻又遙遠時,我們該就此打住了嗎? 我們該捫心自問: 自己是在追逐、堅持、等待、犯傻個什麼勁...? 

在錯的時間遇見與愛上對的人、到底該怎麼做抉擇;又、抉擇後的結果又會是甚麼? 是最美好的遺憾、抑或是最極致的後悔?

以上,算是這部片能帶給觀影者的、生命歷程中人人皆可能碰上的「大哉問」。而以上大哉問的答案,就要端看各人價值觀與做選擇的每個當下,究竟會怎麼想、能怎麼解了...

以下,則是全片最能唱到我心坎底的一段! "The Fools Who Dream"--這是我個人認為艾瑪史東在電影裡最令人動容的一段完美獨白,如果她能憑藉此片角逐2017年的奧斯卡影后,應該要從這幕戲中剪上一段、來當女主角入圍的片段吧...

 

 "A bit of madness is key... to give us new color to see. Who knows where it will lead us?" 這首歌每一字每一句都在為所有築夢路上的人而唱、而哭、而笑。也許,些許的瘋狂就是關鍵! 做夢的人、追夢的人、在前往夢想的路上跌跌撞撞不斷起落的人,往往看起來、想起來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傻子。但,試想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了他們--他們之中,可能是畫家、詩人、劇作家--會有多麼單調無聊? 這世上為了追夢不成而受苦的人,不計其數,他們(也許包括我也算是其中一員...)可以從這首歌去找出抒發自己心志及愁緒的依據與力量、然後拍拍屁股擦擦眼淚繼續傻傻地但執著地認真追下去吧!? 我想,這部電影,無非是為所有為愛為夢而生而努力的人致敬、致意、祝福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