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田七六--青田街七巷六號,台北市區裡難得一見的日式宿舍平房,仍以它數十年前的原貌,呈現在世人眼前、在水泥叢林中,遺世獨立。

    IMAG0030.jpg  

    《正氣歌》裏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踏進青田七六、知道了它的故事後,心頭立刻浮現這句話,像是一顆冷不防投入一灘沉靜死寂的池水、泛起一陣陣漣漪的小石子,突然卻切實的存在感,久久不能消失。

    青田七六,是後人給這間屋舍與它前後的小庭院所起的名字,它其實是已故去32年的地質學家馬廷英教授 (1899-1979)的故居。這是他起居同時潛心學術研究的處所,腹地頗小、屋舍規模不算恢弘,卻透出格外靜雅的文人氣息。我想,也許這與故居主人的本業有關,畢生致力於古生物、古氣候、地質、海洋地質等研究的馬廷英,早年留學日本,曾在仙台東北帝國大學專攻地質古生物學。他一路唸到博士、回到中國後,當過中研院研究員與校長等職務、隨國民政府到台灣扎根落戶後,便在台大地質系任教、擔任第一屆系主任的開創大任。因此,這一方故居裡,留存為數不少的「石頭」,井然有序地掛在一面牆上,仔細湊前一看,每顆石頭身上還貼有編號標籤-它們是馬廷英收藏的礦石、岩石與化石標本。

IMAG0024.jpg  

IMAG0026.jpg  

    從1945年起,馬廷英就住進這幢由日本教授集體開發規劃的大學宿舍(日文稱為「大學住宅組合),他在這裡立業成家、鑽研學術,他的生活範圍極小,僅在台大校園與青田街的宿舍來回與停留。而他所做的事極單純,就是不斷地做研究… 在通往後院的小轉角牆上,馬廷英對於他焚膏繼晷的工作時間,所作的一番解釋,令人驚訝又折服… 以今天的觀點去看,他即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沒有其他的空閒可以容的下任何娛樂、懶散、或其他。現在的工作狂,我想不少是被現實所逼出的。出自本身興趣與熱情而為工作成狂,又有幾人? 當今至爾後,有誰真能自動自發工作到如此境界?我想我自己,現在乃至永遠,都不可能、也不願意像他這樣地讓工作填滿生活吧!?

IMAG0027.jpg  

    曾造訪過青田七六的朋友問我: 「有沒有記得穿襪子?!」很遺憾,不愛穿襪的我,炎炎夏日更是裸足踩著一雙平底便鞋就跑出門了,隨性來訪之前也不知這裡穿襪的規定。是的,想入屋內,必須穿襪、以保護因年久而鬆軟老朽中的檜木地板。既沒事前預約、也沒穿襪的我,因為也無在此吃下午茶的打算,所以不入內、只能在門外的庭院留連;門外庭院雖小,但頗有看頭,最值得多花點時間佇足細賞與讚嘆的,是一段又粗又大的「活化石」橫躺在前院!這段巨大檜木,是馬教授生前的珍貴收藏,高齡約兩千歲,至今仍在散發濃郁的檜木香氣,一踏進大門口就能聞到! 烏煙瘴氣的城市裡,有幸嗅得千年檜木香,實在太難得了。院子裡,千年老檜木身旁環繞了許多生長得濃密高大的綠樹,踏進一個小庭院,彷彿走入深山森林一般,真是都市裡的一方,綠色奇蹟啊…

IMAG0017.jpg  

IMAG0021.jpg  

    頓時好羨慕馬家,也許以前這樣規模的平房屋舍很多,有前庭後院可以植樹養花造景,很是怡情養性… 現在,多數都市人蝸居高樓大廈,能種花蒔草的空間,恐怕只剩狹小的陽台或窗台、有人恐怕連這樣的空間與時間通通沒有。站在庭院裡,透過屋舍一扇窗,可窺見馬教授生前常用的地球儀,如今依舊靜默地站在窗櫺,當時的他,作研究作到疲憊煩悶時,不知道是否很常看看窗外這一扇綠意,依賴這一方靜好的美景,重拾研究的動力呢…

IMAG0018.jpg  

    在庭園逗留、拍照一會兒後,過份潮濕的空氣雨與氣壓極低的感覺,終究化成午後雷陣雨,促我速速躲回大門口的屋簷下… 冒雨離去前,拍下宿舍門口,心中暗自記得,下回一定要先預約、穿上襪,進門窺看屋內的老時光、老故事……

IMAG002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青田街 青田七六 馬廷英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