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網路上見了幾篇,關於一個"舊聞"的相關報導與評論文章。
 
     對我來說,是新聞吧,因為"舊聞"約是發生於我人還在英國等最後成績揭曉的時候。
 
     也許,對很多不太在意與關懷台灣出版、文化、書店等產業的人們來說,這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新聞,比起政治口水或影藝繽紛,台灣書店業怎麼了、出版經營又是如何,連拿來茶餘飯後塞牙縫嚼舌根的聊勝於無,恐怕都排不太上。
 
     但對曾經在兩家書店,前後一口氣工作過四年半的我,看了這新聞,不免感傷。
 
     事件中,有所爭執而各據一詞的兩造,都是我曾極度熟悉的,一邊是我曾合作的供應廠商、一邊就是我天天前去上下班打卡、認真效命的老東家。
 
     不多說這事如何而起、又該如何演變,因為我一來不全然清楚事情的起承轉合來龍去脈、二來我自認我這小小卒的資歷與見解沒有長遠到可以論斷是非黑白。我只感傷,就像多篇文章,來自愛書的讀書人們(有閱讀習慣、愛逛書店與買書的民眾)或編書人們(我始終感佩的,出版業界辛苦默默耕耘奮鬥的編輯們)的心聲,字裡行間對台灣這個產業的喟嘆與不捨,映在目前,盡是感傷。
 
     "這是一個有感情的行業。"一個做了十八年的編輯如是嘆。
 
     我獨坐在深夜裡的小房間,雙目直視著電腦螢幕這一行字,那編輯在網路上語重心長的長篇大論,前後文瞬間失焦模糊,只有這一行字,深刻而清晰。可不是嗎,一回首我也"曾"是那個有感情的人,要不怎會忍著累操著煩,也在其中堅持翻滾了好幾年?
 
     我承認,這一行特別有"情",跟其他產業的工作環境與生態相比,涉足出版或書店,以此糊口度日,不管你是專責鋪賣書或編寫書,沒有一份近乎蠢或癡的單純與赤誠,加上過人的毅力,怎可能持續個一年半載、經年累月? 微薄的薪資待遇,粗重繁瑣的工作內容、詭譎的產業運作結構...,如果是單單因為對書有感情而踏入,不顧"現實",當現實向你動作頻頻地出招試煉、使你漸生迷惘或是低落之際,便是你的夢醒時分。
 
    感情誠可貴,但似乎不能可貴到"當飯吃"。當又聽聞國內有名的網路書店爆出高層人事爭議,被拔掉總經理頭銜的人,又怒又悲地疾呼,那個硬是要他屁股離開總經理寶座的某大集團是"無情"、"吃相難看"時,感情啊感情,你的敵人是"現實",這樣的哀歌,又在我心頭,無盡而低聲地輕唱起來。
 
    有感情,但不是苦哈哈地有一頓沒一頓、就是更慘地落得沒飯吃。與無情而現實,不管是細嚼慢嚥或是狼吞虎嚥都吃的飽飽,該如何看誰好誰壞、誰錯誰對...,又該選擇身為前者或後者,你說呢? 離台前,英國的老師們問我,妳還會重回Bookstore working嗎? 我搖搖頭又點點頭,"I'm not going to work for/in a bookstore again, but I'll definitely read and buy some books in a bookstore everytime when getting inside!"
 
    多情應笑我,而原諒我,過了夢醒時分,不得不選擇做個無情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