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碩士課程在這週開課了,身為老師的她現在又同時多了一個學生身分,是老師、也是學生的生活跟狀態,聽起來萬分充實、忙碌又微妙。她告訴我,遇到了一個來頭經歷很是厲害的嚴師,留美多年、譯作等身,這位嚴師級的教授上起課每句話都是不囉囌的正中下懷,一大堆的要求跟原則也是綿密嚴謹,感覺是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但過程一定是像置身壓力鍋一般緊張刺激。我告訴妹妹這種老師雖然肯定會讓你時有"很想逃"或"很想吐"的壓迫感,但挨過去了收穫一定是滿滿的。
 
    妹妹提到這教授很會翻譯書,又多又精的,但他在課堂上與他的學生邊分享他最近手頭正在翻的書籍時,滿心質疑地感嘆,這樣的書,翻完了印出來了上市後,"有誰會買呢?" 說的人跟聽的人,都難免小小心酸。
 
    這本書是這樣的,大抵是講述記載,英國波特小姐的人生,原文版就五百多頁,原則上依照中文的屬性以及與英文的根本差異,中譯後頁數只會多不會少,可能六百多頁跑不掉。這麼一本"大"書,台幣的定價很可能會落在四百多塊吧。
 
    我們之間,還會有多少人,一口氣心甘情願,花個四五百,買本中文字句密密麻麻爬滿超過五百頁的翻譯書呢? 從哈利波特到魔戒三部曲或是達文西密碼,只是鳳毛麟角的異數,翻譯文學要在書店抄短線或細水長流地大賣特賣,除非是靠很賣座的超人氣電影撐起知名度添加吸引力、或是它本身是劃時空創世紀的無敵大經典,或是有各界當紅名人的背書加持製造話題性的,甚或是直接向世人剖析預言怎麼名利雙收成就大事業的,否則常常都是書店裡数一数二的沉默的一種書,清清淡淡地排排站在最僻靜的書架或平台,大半年都不會有人翻一下。
 
    我喜歡看翻譯書,當我的外語閱讀造詣還沒有高深到讀懂想通原文想傳達的意象,翻譯書是我從書頁窺看世界的依賴。現在在台灣,甚麼人甚麼事似乎都可以出書,出到令我搖頭的地步,比如某女星跟男友愛相隨到國外去生活個一百多天也能變成一本書,到底甚麼東西值得印在書本上出版上市,一本放在架上賣的書的真正價值為何,多少錢買到多少讓你值得與情願,捧著逐字逐句逐圖看進眼理想進心底、以深度以知識以教養感動與教化自己的書才叫合理可接受的...,當我們吶喊與疑問何以書越來越難賣時,(真的是要推給大環境嗎? 還是怪現代人跟所謂年輕族群不愛讀書嗎? 我不以為然,否則如何解釋"哈利波特"的暢銷呢?) 這些問題,都需要所有出書的、編寫書的跟買書讀的人,一一正視重新與從心釐清。賣書的人,到底握有多少有符合買書人願意掏錢買帳的價值之書;買書的人,到底又是為了書的甚麼價值而願意捧著它到書店櫃檯結帳?
 
    正面重視書的價值,首先、請露出真正有價值的書,不要讓它們孤單悽涼地躲在難以觸及的角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