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也是要學的?
 
    沒錯,這世上很多事情都要學,不能光憑想像、單純感受、或依樣畫葫蘆-這不是學習,充其量只是「模仿」-沒有紮實而厚積薄發的經驗值為後盾、加上全心投入與潛心領略的學習,是不可能達到想攀登上的高境的。
 
    快樂本身就是一門無止境的人生必修課,世上任憑誰都想時時刻刻達到快樂、最好是始終放身溺於快樂境地賴著走不開,但總令人徒呼負負的現實是,幾乎每個世間人常常是不得其門而入、相反地與此境地背道而馳,不斷為此發惱抓狂,焦躁疲累,然後就是在反覆且不曾消逝的嘆恨中,積壓著「快樂難得」的遺憾,終究,生命與快樂在滾滾的現實紅塵中漸行漸遠,真正的快樂,在好多人心目中,竟不得不成為人生最大的一場痴人說夢。
 
    於是,一位高僧教人快樂,這個「外國的和尚」:讀到分子生物學博士、但放棄成為科學家選擇出家長住喜馬拉雅山區過著修行學佛生活的法國人Matthieu Ricard,在我心中,好像是真的比較會念經呢-他念的是一種名喚「快樂學」(Plaidoyer Pour le Bonheur、英文版譯名-Happiness: 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的經。
    image(快樂學)Happiness
 
    經過嚴密科學領域之學術訓練的Matthieu,選擇了一條諸多凡人不會輕易踏上的路-追隨佛的腳步,遁入空門出家,這是學佛最大破大立的嚴峻途徑,三十年的一心沈潛修持,就為開闢尋覓一條目標是快樂的光明正道。也正因為它的科學背景,他以科學的角度、加上咀嚼領悟來自佛家的諸多明澈智慧,要告訴總以為快樂難得的困苦人們,不受外在影響的喜悅力,其實是可以透過人自身對腦部神經的改變得到的,也就是說,快樂不單純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能力」,就像語言能力或是任何一種專業的工作技能,需要透過想要學習的堅持、以及反覆的自我訓練鞭策,就可以熟能生巧、駕輕就熟的一種能力…
 
    Matthieu在書裡的自序提到「…如果要得到長久的快樂,成為一種人生態度,這是一個必須學習的能力。」書中24個章節,象徵著「快樂學」這門學問的24堂必修課,第一課,他帶領「學生們」(也就是看這本書的你我),先從快樂的本質探索:想要達到快樂、得先知道快樂是甚麼?自己以為想要的快樂是真快樂嗎?假設自己以為的快樂並不能讓自己真正快樂,那真正的快樂、又會是甚麼?
 
    再來就是一連串的心理建設,包含向內觀照自己心境與思考模式、同時向外看影響自己心境與思考模式的必要與技巧;中間當然很學術性地穿插對這樣地學快樂的質疑…不同於坊間太多只是用華麗甜蜜詞藻一味地唱高調呼口號式的勵志書,Matthieu選擇以「科學V.S.佛法」的方式去一邊領略一邊驗證而得的「道」,每字每句不單是來自參照佛法而自得的快樂心得,也是向科學與哲學等專家取經研討甚至做醫學實驗之後的報告。
 
    很多如醍醐灌頂的癒療性的箴言躍然於書頁,我想我們何其有幸,沒有Matthieu的資質與條件去受那麼高階而完整的科學教育、也不太可能有機緣與決意去完全出家別紅塵;但卻可以向他學「快樂」。
 
    很多好話與好觀念,只能靠自己逐頁細讀體會,並時時學習與訓練,我也還在邊讀邊學,這是一門停不下來的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