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人不善說話,問題不在於說話的技巧,也許發音清楚正確、也許節奏起伏得宜;但是因為說話的內容很抱歉,空泛不着邊際、虛無沒有重點、粗淺缺乏內涵,所以說到最後旁人無心多聽、自己也自討沒趣。
 
    前些天和一個新加坡來的廠商談話,我感嘆道現在與未來賣書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業,因為現在的人、尤其年輕與幼小的世代越來越不能耐心專注紙上的文字,只願意留點目光給聲光圖像,密麻麻的長篇字句一概消化不良。廠商也說,這是世界之所趨吧?! 在新加坡也是,她與我年紀相仿,每天早上一定要讀報紙、下了班若在家會拾本書來讀讀;可是她上班通勤看車上的人,很多不是在打PSP掌上電玩、就是盯梢並忙按著手機,唯有她一人翻閱報紙,突顯出她的過分獨特與old school,她有點感慨,逐文逐句地捧書撫紙閱讀的人,幾時變得一如瀕臨絕種的動物般希罕了?!
 
    為甚麼討論說話、要扯到閱讀習慣的凋零?因為,說話說沒邊際欠內容的行徑,跟不閱讀,非常有關。
 
    記得洪蘭說過的一句話:「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這是指,只要身處正常環境、人自然能開始摸索著開口說話;但如果缺乏有人引導他養成閱讀習慣,這個會說話的人,也好比文盲似的、容易言不及意或言之無物。如果訓練自己習慣於閱讀有組織、成篇章的文字-也許是或短或長篇的故事小說、也許是論理述道或抒情的散文記事、又也許是人事時地物前因後果齊備的新聞報導…,專心狀態下閱讀,映入眼簾的文字有邏輯與順序地往腦海字字串串地輸送,腦便自然地承接、運轉、鋪排並消化著這些文字組成的訊息;也許這些訊息成為記憶、幫助人準確應付考試或人生中遭逢的一道道問題,也許一些故事成為感動、形塑人感性地感知世間事物並有情地生活為人著。至少,映入並存進腦袋裡的文字篇章,要用就有、好像範本資料庫,當人需要以文字表達立場或情緒、不論是用說的還是靠書寫,都能有樣學樣甚至稍稍變換模式,吐露出屬於自己風格與忠於自我意識的東西。
 
    現在,三不五時聽在小學或國中任教的親友們喟嘆,學生們對於東拉西扯地哇拉哇拉說話很是在行、急切切地舉手開口發表意見也很勇敢踴躍,但下筆寫出文情並茂的好作文、或出口成章的說一口好話,就沒法做到了…有的甚至連造句都造不好、還有根本造出不來句子的、更有人不能正確完整地寫出來幾個字的。
 
    對於說話或閱讀力劣下的種種感嘆,從今以後,會不會變成稀鬆平常的常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