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gative0-18-18(1).jpg

(圖說: 這張照片攝於去年濟州島之行。途中路過一個被漆成糖果粉色系的可愛信箱。我總認為「信箱」儼然已成一種時代眼淚之物,現在還有多少人在書寫、投遞寄信件呢? 連臉書訊息、IG動態都不見得有意願回應或瀏覽了,就算是行之有年的電子郵件也常被人有意或無意地冷處理。更何況是傳統紙本郵件? 人的情意流動與交集,冷不防地可能變成一座遺世獨立的信箱,站得精神而直挺、等待投遞出的心意卻不一定能如實地交到對方手上,甚至連被開啟的機會也可能沒有了。)
                                                         
                                                         

「與其拉黑或封鎖、不如直接刪除。」偶然與朋友聊到使用臉書的心得,朋友L說,她如今已減少登上臉書,真有登上就是速速爬文、看新聞、跳過惱人而無謂的廣告;讀到真實生活中仍有互動交心的朋友發文貼照、才會停下來認真瀏覽,自己則常保靜默、鮮少發表什麼,頂多就是這樣。


有些「朋友」出現在臉書上的姿態,三番兩次讓她因各種自己過不去的緣故而看不下去,「就會很想動念直接刪除。」L坦言。L向來是個直白且忠於自我感受的人,如此率性表態,我其實並不感意外。

「其實可以先拉黑就好。比如,把讓妳有這種感覺的『朋友』、暫時歸類成『點頭之交』這個選項,這樣一來,不必徹底刪掉那個人,妳的動態那個人不會看到,而那個人在上面發表什麼、妳好像也不會看到的樣子... 不確定的話,或許先取消追蹤對方一陣子、冷靜觀望也行。」我提議了自己的作法。

「那實在太麻煩了,既然都已經擺明不喜歡、甚至是一看到就刺眼的程度,留著跟不留其實沒差了,還不如直接刪。」L認為,既然確定無用無益又無愛,就應當斷個一乾二淨。是啊,用一個隱晦曖昧的方式欲拒還迎地留著,根本不算是留,這種留法只是留了一具空殼子,空殼子沒有情感依存與基礎,就算有過可能也已成過去式,繼續留下去又有何用呢?

能否徹底割捨一段關係、一個人、一件事物的難度就在於: 你不確定對方之於自己,是否真的一點留戀的目標必要也沒有了。(其實就是: 自己對於對方,仍存有捨不得的、以為還有那麼一絲絲依戀與執著--但殊不知,對方也許已並不這樣子依依不捨地看待自己...。) 

所以,臉書才會在三不五時的改良之中,始終保有幾款藕斷絲連的功能供人自由心證地選用吧... 把對方設定成點頭之交、各種拉黑手法、有限度的權限公開、彈性十足(但說穿了很麻煩的)選擇分享或不分享的對象... 就是不要你一口氣直接跳到決絕的unfriend、徹底刪去斬除與某些對象的一切聯繫的程度(這是怕你下手了會後悔、不希望你作了後悔也來不及的動作嗎?)。

我想,L說的對、她不糾結、思慮與行動夠透徹且一致。仔細想想,有些人,就算你不主動判他出局、他也早已逐漸從自己生活圈子或心坎裡的各方各面出局了(而也許你在對方的生活圈與心目中也呈現了相仿的狀態,只是彼此都沒說破)。就算那人偶爾迴力鏢一般地轉回來到你面前,也可能日漸覺得陌生、甚至莫名其妙的唐突感都冒上來了--於是你終於知道,再也不可能了、也的確沒必要再有什麼牽扯了,你可以徹底捨去他了。只是,要走到這麼毅然決然的一步,這過程中,往往需要相當長度的時間考驗(或僅是你片面的不願面對真象的鴕鳥心態在拖延而已)、反覆多回的迂迴揣測試探--所以那些拉黑啊、範圍可大可小的隱私設定啊什麼的,都是為了這段過程而設計出來的緩衝道具吧。

我一直很喜歡、也始終能一字不漏唱出來的一段歌詞,是這樣寫的: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前前後後、迂迂迴迴地試探;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昂首闊步、不留一絲遺憾。"

如果能澈悟到人生其實苦短、時間太過寶貴,迂迴啊、試探啊、揣測啊... 次數與過程,真的是必須要縮得越少越短越好!

正因為明白,沒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費了,所以,「毫不留戀地說斷就斷」儘管是非常有難度又非常絕情的動作,我們總是把它練就成一個越來越簡單清淺的內力與功夫,才是上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散文 生活心情 人際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