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00030

去年六月初,我在自己這個荒蕪到連草都快要冒不出半根的部落格上發了篇文章【換個地方,再出發】;超意外地、有一個我素昧平生的人,點進來讀了這篇、並且私下連絡了我。基本上我自己心裡很明白,發表在此的文章,在我沒有貼連結在到自己臉書上的情況下,是幾乎不會有人專程跑進來讀的。那個連絡我的人,看來是任職一個我剛嘗試發文的新寫作平台,大抵希望我能這篇文章放在那個平台上,當成一個分享與宣傳。這文章,到底能宣傳什麼呢? 又、為什麼而分享? 當我被連絡時,我一方面頗感受寵若驚、另一方面則是非常納悶。

分享我到底是基於怎樣的起心動念、轉而決定去那個新寫作平台發文;以及,讓更多人知道,以前在慣用多年的傳統部落格發文的我,換了新平台發表又有了如何不同的感受? 宣傳,簡單說就是宣傳那個新平台、而非宣傳我自己與我的發文。

我答應了,文章被新平台以他們所能用的、我知道的和我不知道的途徑大力推播,掛在顯著的位子。我的文章總算有很多人看了,至今回頭看貼在那個新平台上的這篇文章,已累積了超過八百的點閱次數。

但時移至今,對於這個「換」,我突然感覺有點悽悽然。

悽悽然的緣由在於,自以為「換」個棲身的所在、著實朝了新方向認真轉了個彎,也許能就此柳暗花明,能看見更多、也同時更能被看見。如今檢視現狀,卻貌似猶仍停在原地

有一段時間,大約維持了兩、三個月吧,在新平台呈現開高走高的局面,因為感覺到被激勵了,於是本能地陸續發了系列文章、也屢發屢被放在版面上較容易被看見的位置。的確也因此,後續發出的文章們、點閱次數都不算低 (起碼比發在這裡的高出甚多),有一股「被肯定了、有人會看」的無形正向循環持續鞭策自己--要寫、要繼續寫;會看、有人要看。

但是就從跨了個年,今年初以後,被推播擺放的位置亦發邊陲了,沒有頭版的份、接著就... 連比較邊陲的分類中、也沒了露臉的機會。

所謂的開高走高,走到此刻呈現的是一種蜜月式的短線行情。

很快地 (不到一年),「換個地方再出發」一路走到現在,忍不住滿心疑惑到想來個中場暫停的宣告: 換都換了、然後呢? 又怎麼樣?

好吧,必須誠實自我檢討,很可能是真的寫得不怎麼樣吧! 所以,才會被打回原形、驚覺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再出發;以為換個地方站好然後起步走、就算是大刀闊斧地轉變,其實根本還在原地踏步。

於是有個衝動,很想把那篇累了八百多點閱次數的文章刪除、從那個平台上就此撤下。因為在新地方走了一大圈後並沒有得到自己期許中的效果,反而進入茫茫然、無以為繼的狀態。這樣的我,又有什麼資格宣傳與分享? 不會有廣告不實之嫌嗎? 況且是免費被拿去作宣傳,分文未取。所以自作主張把發文撤下來應該也沒人在乎、沒有關係才對。 (當然,當初被問了之後、主動點了頭同意讓他們把文章拿去這麼操作的,終究是我自己,所以怪不了誰)

然後更應該縝密、深度思考,「寫作平台--寫作者--閱讀者」三者的關係與未來,該怎麼、又將怎麼走下去。(大哉問的命題,恐怕連當今運營各式寫作平台的主事者,也還不知道正確解答。)

我好奇的是,未來,究竟還有多少人樂意、主動、習慣性地「閱讀」? 再者,閱讀的型式、載具、群眾多寡和其口味乃至面貌,如何繼續改變 (已在改變之中)。提供閱讀內容的方法、內容來源牽涉到產出閱讀內容的成本,也是現實且難解難算的幾個題目。

若以「使用者付費」的邏輯來論,內容 (文章)創作者的付出、是該轉化為使用這些文章的寫作平台與閱讀群眾必須付出的費用的。

目前,我看到的是: 新興的寫作平台正積極建立起「網路上的付費閱讀」機制,看似合理且立意良好;但,這機制成熟與公平的那一天,似乎遙遙無期。因為,不是每一個寫作者在產出內容給平台與讀者之際、都能被立刻斷定他所寫出來的內容是否值得得到對等的報酬、以致於大部分沒名氣的內容貢獻者勢必長期地「作義工」、癡癡期待能有被付費的有朝一日。同時,不是每一個閱讀群眾都真心願意付錢看文章的。站在閱讀群眾的立場試想: 若能夠免費找/讀到「不讀不可、讀了不會後悔而且會倍感值得」的文章與資訊的機會在網路世界俯拾即是,那麼、要他們每篇都掏錢出來購讀的理由跟動力,又到底會是什麼?

這年頭,還真的是「免費的最貴」。And I have already pai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部落格 寫作平台
    全站熱搜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