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0004561  

2018年4月, 和光。攝於銀座四丁目的十字街口。

 

和光(Wako/わこう), 1881年成立的高級百貨店建立之初名為「服部時計店」以創辦人服部金太郎為名、販售進口的鐘錶。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度轉為美軍專用商店、戰後逐漸轉型發展成專售高級舶來品的百貨公司, 名流仕紳若想洽購高端的珠寶、鐘錶、陶瓷器、皮件服飾, 來和光一趟就對了。現存外觀洋派且貴氣的和光百貨建築物, 是關東大地震後所建立的, 這棟具有文藝復興氣息的建築, 座落於銀座四丁目的十字街口, 一轉眼也快屆滿百年歷史, 它優雅而悠然地矗立、屋頂的鐘樓整點會發出西敏寺鐘響, 見證銀座璀璨不凡的世紀風華。

每回來銀座, 不論從地鐵站哪個出口走出來, 一定會經過和光。和光是不容易錯過、也幾乎不可能不看見的存在。

和光的存在感, 實在太強烈了, 因為它建築的造型、因為它的鐘響, 因為它的位置使然。四丁目可說是銀座整條中央通的最中間, 這回我搭乘銀座線、從靠近一丁目的地鐵出口走上來, 先從伊東屋開始逛起, 然後逐步走向四丁目, 再度與和光視線相交。銀座線哪! 阡陌縱橫、路線密密麻麻的東京地鐵中, 「第一條」就是銀座線--1925年開始動工、1927年正式通車, 如今也是坐九望百的人瑞級地鐵路線了。這樣的銀座線, 在通車之初不只是東京第一、也是日本第一、更是全亞洲第一。幾年前在東京旅行, 搭銀座線一直讓我有點生畏, 原因就是太陳舊了, 一步入車站月台就能在地下室幽閉深遂的空間中嗅到老朽的氣味, 那是由歲月與人車反覆大量出入所積累而成的複雜風霜, 軌道與牆面也清晰可見一層厚厚的黑, 黑到就要看不清最起初的顏色或紋樣。老電車車廂裡空調緩而悶, 到冬天時, 暖氣是從座椅冒出, 本意該是貼心地溫暖著在外頭受凍的乘客, 但坐久了竟會感到絨布椅墊熱到彷彿要燙屁股燒褲子, 呼吸著與椅墊一樣過度熱情的暖氣、夾雜乘客身上發出的體熱, 簡直是連鼻毛都要被微微加熱、與發燙的屁股一同滾騰起來。

但現在的銀座線再也不悶不熱不舊, 而且是凜然昂首、以閃亮嶄新的面貌迎向它在地鐵史上的不朽。它被大刀闊斧地翻修, 從車站、月台、車廂, 徹頭徹尾華麗變身。呼吸不再悶悶的、冬日搭乘時、屁股也不會被椅墊暖氣蒸到坐不住了。 

銀座中央通上兩邊林立的店家, 也在微微、或大大地改變著。六丁目的松坂屋百貨位址、現在是Ginza Six; 這次我去的伊東屋文具, 和五年前登門造訪時判若兩人, 每層樓都翻新了, 只有門口的招牌沒有變。前年在八丁目小巷內喝過的琥珀咖啡, 彼時還老當益壯、偶爾會親赴店內坐鎮巡視的店主關口一郎、則已於今年稍早以104歲高齡溘然長逝。

放眼望去, 似乎只有和光, 一如以往、沒有改變。它幫助我定位、確認與指引我在銀座漫走晃悠時的去向, 和光比Google地圖還快捷好用, 望著它、便能回推我從何而來、接著又該往何而去。當我逛的迷迷糊糊, 一時找不著來時路也不確定接下來的去路時, 我總是告訴自己: 先找到和光就對了。

城市的面貌與命運一如這世道, 會變換、也許會越變越多且越快; 歷經諸多紛擾遞嬗而仍能始終不變的存在, 於焉顯得更加可貴、而且絕對必要。

一樣的和光, 就是這樣的存在, 在東京街頭無論徘徊多少回, 是我心中最恆久與可信的指南針。   

R0004562  

arrow
arrow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