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119  

2017.1.8~4.9在日本東京展出的大衛鮑伊展,我有幸在3月份前往朝聖。

此展巡迴至亞洲就僅有日本東京這一站,錯過了應該再也沒機會一睹,

所以,在我短短五天的行程中,硬是把這個展排了進去。

David Bowie(1947.1.8~2016.1.10)何許人也? 有何重要? 其實根本不需要我贅言解釋。「搖滾變色龍」、「華麗搖滾宗師」... 有些人如此定義他。他是歌手、是演員、是詞曲創作人、是唱片製作人、是關注人權議題的份子... 他,幾乎無所不能,69年人生中他所經歷、投入、締造出的事蹟與作品,不計其數且類型多元,他在畢生的音樂生涯裡總計賣出至少1億4000萬張專輯(我想未來肯定會超越這個數字)。他在自己的國家英國拿過9回的白金唱片、11次金唱片及8次銀唱片銷量認證;在美國也有5次白金唱片與7次金唱片銷量認證。從70年代中期開始David Bowie也投入戲劇演出,參與演出20部電影、也嘗試過舞台劇。

甚至,他也在舞台及服裝造型的設計上加入自己的驚人的創意能量--喜歡也擅長隨手塗鴉作畫的他,在他事業發展極為鼎盛的70年代,不少演唱會登台時的妝髮、服飾,其實出自他自己之手;他也會對自己上場表演的舞台佈景與燈光投注以獨到的美學品味和設計靈感。較鮮為人知的是... David Bowie在藝術鑑賞與收藏領域更是一位興趣盎然、且投資眼光精準的行家! 1999年他接受BBC訪問時自承:「藝術是唯一讓我買上癮的東西。」他在90年代初期開始接觸、收購當代藝術品,當起了一個認真、用功、熱情的收藏家。英國倫敦蘇富比去年11月甚至安排一場展覽暨拍賣會,公開Bowie生前高達400多件的藝術收藏~

當然,在我、或許不少樂迷心中,David Bowie自己本身就是一件絕無僅有、甚至是空前絕後的藝術品。具有多重藝術才華及成就如他,貢獻度與影響力已經不僅只於搖滾樂壇、而是擴及到戲劇、時尚、藝術等領域,且穿梭、跨越性別與國界,若將Bowie稱之為全才型的藝術家,一點也不為過。在為期三個月的"David Bowie is Tokyo"展覽現場中,能飽覽Bowie生涯各階段的物件、成長與創作軌跡、作品、影音映像... 現場光是他最為人驚艷的登台服裝就能讓人看到欲罷不能,簡直是一場從70年代起橫跨到21世紀、長達40多年來的華麗搖滾樂服裝秀。而他創作歌詞與設計舞台造型時所留下的大量手稿,一張張滿載靈感與情感的紙頭、裱框掛在牆上或被攤平靜置於展示櫃中,都彷彿是一幅幅耐人尋味的詩或畫~

展場內完全禁止攝影,這一點固然讓想留下看展影像記憶的人無法如願,卻是能維護展場秩序與觀展品質的最佳作法。東京這一場展覽,由英國V&A Museum策劃,事實上這個展覽在2013年、Bowie尚在人世時便於英國首度展出,當時一共吸引逾30萬人次參觀,此後陸續巡迴於9個國家、總計超過150萬名入場人次。2017年,此展巡迴來到日本這一站、也是亞洲唯一的一站,選擇在Bowie生日1月8日開始展出--這也是他逝世將滿週年的前夕(大衛鮑伊於去年1月10日過世)。對日本與國際文化、趨勢、潮流有細膩觀察及報導的日文雜誌"Pen",也對這場別開生面的展覽作出披露--Pen在2017年2月1日號這一期,大篇幅報導"David Bowie is Tokyo"展覽,這一期幾乎可視為一本展覽專刊了,就算不能在場內照相也無妨,我買下了Pen雜誌的2/1號、即 No.421,等於收藏了整個展場的現場實況、也能反覆翻讀雜誌裡多篇關於他戲劇化的一生與斐然成就的完整報導。 

展場中我印象最深刻、看了最感動的有許多,其一是: 我最愛的Bowie單曲"Life on Mars"(1971年發表)、Bowie以著名的瘦白公爵造型入鏡此單曲MV,當時身穿的那一襲水藍色西裝,就在展場中亮閃閃地躍然於大家的眼前~

印象深刻其二: David Bowie的默劇演出短片! 是的,會演默劇是Bowie鮮為人知的另一項絕技--1969年Bowie曾組過一個默劇團"Feathers",他亦曾參加過擅長舞蹈與默劇的舞台藝術家Linsay Kemp所辦的默劇營,這個經歷對於他日後舞台上的肢體表情,想必有不少啟發性的影響。據說Bowie跟Kemp學表演時,Kemp把日本歌舞伎這項傳統技藝介紹給了Bowie,歌舞伎的表演者化妝精細又厚重、在台上不時展現高調、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舞台造景也配合表演本身具有極其華麗、戲劇化之能事。Bowie往後的舞台生涯中,雌雄莫辨、妝扮炫目奇異、聲音與舞姿滿是戲劇張力,想來該是受到這段過去的影響吧!? 展場中有幾個小螢幕輪播著Bowie的默劇與舞台劇演出片段,我個人對默劇情有獨鍾,雖然表演者沒有透出支字片語,但耐人尋味的表情、動作、眉眼之間的任何細微變化,每分每秒都有戲。

「David Bowie Mime」的圖片搜尋結果

印象之深的其三: 一支銀製的小湯匙(如下圖-截自CNN"A history of David Bowie in 15 objects"報導)。Bowie毒癮最嚴重的那些年,隨身攜帶這一支小巧細緻的銀湯匙,這是他的"cocaine spoon",方便他吸食古柯鹼的時候舀取使用。這支古柯鹼小湯匙陪伴他度過在美國洛杉磯錄製"Diamond Dogs"專輯的時光...

Bowie's cocaine addiction damaged hi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failed to dampen his creative output. He kept this cocaine spoon in his pocket while recording the "Diamond Dogs" album in Los Angeles.

其四: 這一件很有日本味道的服裝(1973年他首度來日本開演唱會"Aladdin Sane Tour"時穿的其中一套舞台裝、由日本時尚設計師山本寛斎設計),以及天花板上懸掛的書籍--這些書籍,都是興趣廣泛、重度嗜讀的Bowie推薦一生必讀的100本好書--其中包含他的偶像三島由紀夫的著作(午後曳航)。(如下圖-圖片截自Telegraph UK的報導)值得一提的是大衛鮑伊對三島由紀夫的崇拜,除了從他愛讀三島的著作可見一斑之外、Bowie更曾親手畫過一幅三島由紀夫的肖像畫、並將這幅畫掛在他柏林住處的房間裡。David Bowie與日本緣分算很深,他在日本開過十幾場演唱會,在1973年首度赴日開唱之前他已開始迷戀日本文學、藝術、時尚等等;他與Iman婚後蜜月旅行更選擇去京都一遊,Bowie因此留下不少在日本表演或旅行的影像。這樣的淵源,也許正是日本成為"David Bowie is..."展覽亞洲唯一巡迴國度的原因...

Last chance to see David Bowie exhibition

其五: 這是文字所無法忠實表達的... 展場中的聲光效果,很棒。進場前會發送給每一位觀展者的語音導覽也很優--它是感應式的,唯一需要觀展者動手操作調整的只有音量鍵,走到有語音導覽的展示品正前方,語音導覽機就會靈敏地感應並播送英語介紹,當然不時會附上音樂--Bowie的歌聲、受訪時的談話、還有他對部分展示物的記憶回想朗朗地述說... 聽起來彷彿他就在耳畔、在眼前引領著你走進專屬於他的大千世界、萬花筒般多變而璀璨豐富的人生旅程,尤以這一區的視覺搭配聽覺,最為震撼~

「David Bowie is Tokyo」的圖片搜尋結果

Photos © Eikon, G. Perticoni, Sukita, The David Bowie Archive

DSC_2116  

因為展場內不能拍照,於是把展場外的大型影像輸出拍下來作紀念...

這幅,是用日本攝影師鋤田正義替Bowie拍過的一張經典黑白照作成的。

DSC_2114

這是主視覺,當然要拍一張囉...

DSC_2115  

這一面,佈滿許多人簡短手寫下他們對David Bowie的印象與想法。

DSC_2120   

紀念品區入口前的... 價目一覽表! (看得出有日本人仔細、工整的做事風格~)

DSC_2117  

紀念品區一隅。有多張針對這場展覽限量生產的彩膠!

封面紅色星星狀的"紅膠"是這裡才買得到的Blackstar單曲LP。

其中復刻他幾張專輯的彩膠,日幣含稅訂價5400圓,其實不算貴呀。

  

arrow
arrow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