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Diane的好戲說人生 (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趟安養晚年的旅程,卻也是人生的一個全新起點。

    You think it is an end, but actually, it is just the beginning! 當電影結束,眼底看到的、心中所想的,盡是「開始」。 

    極少,在讀一本小說、聽一則故事、看一齣電影時,在結尾時分、有一種好戲才正要展開的感覺,像《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帶給我的衝擊那樣微妙、動人而深刻。

    七個生命走到遲暮的退休英國老人,不約而同選擇到印度齋浦爾的一家標榜可讓老者適切安養天年的飯店、準備靜享人生的最後歲月。沒想到,光是異地的強烈文化衝擊,就能讓性格早已熟成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境界的他們,天翻地覆了各自的餘生。

文章標籤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圍10項奧斯卡獎、最後贏得5座小金人。

    100分鐘的片長,男主角發出聲音說出的話,僅有最終一幕的1小句。

    在台灣,6家戲院上映它。

    它是《大藝術家》 (The Artist),21世紀初出品的電影,講的是20世紀初的故事。

    有聲時代的默片,舊時代的沈默、在新世紀發出巨響。

文章標籤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誠實是否為美德?看完這部電影後,會開始質疑… 但「爆雷」,絕對不是美德!以下觀後感言,絕不含雷。)

    差點,在最近因工作奔忙而緊湊的生活步調裡,就要錯過,這一部好電影… 感謝推薦人蘭達,總適時提醒我抓住機會,去看這些上映廳數或時間極少而短,在台灣稍縱即逝、匆匆一瞥而過的佳作(繼上次的《鬼壓床了沒》之後)。

    星期六。228連假第一天,台北的冷雨下得沒完沒了地張狂。電影院的排隊人龍也不遑多讓地綿長,我欣喜看見這樣的看片熱情。全台灣僅剩兩家戲院上映的《分居風暴》,我選在離家較近的國賓長春觀看;本想看11點的早場、心想大多數人應該會追繼承人生、鐵娘子那一類的片子,10點半以後到還來得及買到票吧… 怎料,購票櫃臺螢幕上方,11點早場的《分居風暴》已亮起「前三排」的燈!我不喜歡急就章地處事-尤其是抱有高度期待、不容失誤的事物。所以,好整以暇選買下一場,下午1點半開演,我樂得到一邊的麥當勞來一段一人的咖啡、閱讀及寫作的時光。(一個人的好處,能當機立斷隨心所欲地變通與決定,不假思索

    看電影前,先在網路上讀了一些影評,有一位台灣新銳導演一句「看完後會帶著心碎離場」的評論令我好奇。

    看完後,果然,我有聽到心碎的迴響,默不作聲在心底冒出來。

文章標籤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330-1.jpg    

一個衝動回不來之下,9.00 a.m.起床後,匆匆梳洗、草草吃早餐-竟然是鰻魚細卷配英式earl grey紅茶,這種奇妙的組合!
 

一臉素淨-真的只是清水洗淨抹乾、甚麼都沒擦。
 

提一個Kinokuniya超市的小提包-只裝了錢、鑰匙、傘、無印良品擦汗濕巾。

文章標籤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進戲院看了「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李安執導、電影的本事,主要講述美國六0年代末,一場連續狂high三天三夜的演唱會"Woodstock",如何最終選定在「白湖」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上舉辦的過程。
 
    電影裡對Woodstock演唱會舞台上的表演情節沒有太多刻畫,反倒是對舞台下、甚至離舞台甚遠的一切,細膩著墨。比方長到看不見盡頭、為了參與Woodstock而前進白湖、塞爆小鎮各條線道的蜂擁人潮車陣;集結自各路的嬉皮們,在活動期間解放身心恣意玩樂的諸多姿態與表情-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與一對男女在車上呼大麻的迷離畫面,鏡頭不時以男主角的視線為準,將他呼麻後,眼前荒誕卻瑰麗的幻想如萬花筒般地呈現;當然還有更多,男主角與他雙親的內心戲-描述他們在Woodstock前後生活與心情上的轉折、與親子關係的微妙轉變…如李安過往的作品,每個角色的獨白或對話,字裡行間盡是機關藏盡的珠璣,暗醞李安想對觀者、對這世界、或可能是對他自己,最想耳提面命的一些生命感慨或體悟。我最記得與感動的一段話,約莫是這樣說的-「觀點?世上的每個人,總是帶著各種觀點,但…用觀點看事,是無法看見宇宙的…」
 
    曾聽有人這般形容,說Woodstock發生的那一年以及其前後的歲月,是一段「戴花的年代」-那些厭惡歹戲拖棚且看不出所以然也戰不出結果來的戰事、情願把愛與和平鎮日掛嘴上的嬉皮們,總是一身披披掛掛難於定調的飄逸衣裝,頭上常輕插著隨處隨意捻下的小花小草,不修飾的髮絲任性滋長、任風吹動而不羈地飄揚,一如他們對人生與世間諸事的觀感,無所謂也無所為。渾沌的時局似乎牽引著晦暗的未來,對這樣的未來感覺失望與滿心抗拒的自己,情願與渾世裡所謂的普世價值與理想抱負絕決,轉身去尋找離自己最接近、讓自己最感舒適的夢奇地。髮際間鬆鬆而草草被插上的花兒,彷彿是決心脫俗與執意尋夢的正字標記,兀自美麗卻也顯得嬌弱。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聽了同事大讚PIXAR的新動畫電影《天外奇蹟》好看到讓她感動激淚,一向對PIXAR動畫印象是「動感、可愛、好笑」的我,決定在為了颱風天而宅了一天一夜並大睡一晚過後,精神抖擻地出門透氣、順便進早場的電影院一探究竟。
 
    一個自幼懷抱探險大夢至垂垂老矣、卻始終未能讓圓夢計畫如願的老爺爺,在與恩愛亡妻按照兩人年輕時的夢想所親手打造、共守大半生卻面臨拆除命運的甜蜜小屋前院,遇上也一樣幻想著成為野外探險專家的小男孩。老人與小孩,雖然年齡、體力與人生歷程殊異,他倆陰錯陽差的相遇,卻巧妙揭開共同存在於彼此心內,那塊必須歷經一番刺激意外的冒險、方能驚喜探見的夢土…
 
 
    不想描述太多,怕還沒進電影院看的人就此失去最深沈的感動…簡單地講,這個情節緊湊、毫無冷場的故事,講述冒險的必要、提醒圓夢的可貴;以及傳達世人:冒險與圓夢這兩件事,其實有心去作、並不可怕、也不困難…最怕也只怕你將這兩件大事看作遙不可及的痴人說夢,並無聲無息地將所做過的夢塵封在反覆的庸庸碌碌、與偶然發出幾聲但是又何奈的黯然喟嘆聲裡,最後只消讓綺麗夢想,終歸祇是個在嘴邊與腦袋裡白忙一場、虛晃幾招的空談罷了。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必須承認這是一張令人看了心驚的容顏…80年代與美艷女星金貝辛格合演《愛妳九週半》的帥氣性格男星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 1956-),因為走紅後無法收斂放蕩不羈的過度自我,讓自己的名字被送上好萊塢眾多製片的黑名單,就此長成了星海中最飄零浮沈、人人閃避的一隻遺世孤鳥。轉而投身摔角界的他,原本魅惑眾生的俊俏小生臉孔,也許是因現實生活的顛沛不順而滄桑落魄;也或許是為嘗試與鍛鍊摔角技巧的反覆受傷、而不斷藉助整容去勉強修補,導致如今不堪直視、讓昔日影迷一看就要嘆息扼腕的走樣身形與黯然臉龐。
 
  眼看米基洛克在快要被與時俱進的時代洪流裡,就要被徹頭徹尾地淹沒的放逐之末,一個令人心慟的電影本事-《力挽狂瀾》(The Wrestler),催使米基成就了一段,可能是在當今影壇上,一段最令人心碎的演出。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多說什麼,關於《海角七號》這上映中的台灣電影的劇情、關於畫面、關於演員、關於觀後感想-只因為如果我說了太多,對還沒看這部電影的人,便猶如粗魯無理地狠落下一記轟頂大「雷」,一點意外的驚豔跟滿溢的感動都接收不到了!這可不是基於愛屋及烏、而願真心把好電影推薦給更多人分享,所希望帶出的好效果啊…
 
    如果成長並生活在台灣的你,只是在最近「聽」或「看」過「海角七號」這四個字,搞不懂這四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以上這短短兩分多鐘的電影預告片,能告訴你這是部正在戲院上映的電影,是部台灣人拍的電影-以台灣人的視野,以台灣在地的特色、記憶、活力與情感為基調,加上巧妙運用外來的人文與歷史關係(日本)為襯底為引線,所建構出的一個的動人故事。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在人間的我們,沒有誰可以精準說清楚到明白「天堂」究竟在哪裡、又是什麼模樣?
 
    只能用想像勾勒,不管是靠自己幻想、或是進入以別人的想像虛擬建構的。人們用各種形式的想像-以音樂、以繪畫、以文字、以言語…想像天堂該有的樣貌,在注定不完美的人世間,天堂,不管以什麼款的樣態被描述被呈現,大抵與至高無上、完美舒適、純淨無壓、至善至美、解脫救贖、得道永生、飄然成仙等等極其虛無的感覺,劃上等號。
 
    有一部電影,已出品一段時間,直到最近我才去百視達租來看,其實想找這部片子來看的小小心願已經在心底擱了很久,在英國結識的日本好友祐里推薦的,但當時在英國找了好多家唱片行都沒能找到…沒想到在台灣不經意地尋到寶。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星期五上完早上三小時讓人昏昏欲睡的課後,與MARKETING的同學們到泰國餐廳大快朵頤道地又超美味的THAI FOOD,大夥開心滿足地享受了一次難得的gathering,之後撐著爆破的肚皮、和幾個同學隨性地一起走到theatre去看電影。
 
    剛好,真是非常剛好,Spider Man 3這天是首映日呢!! 呵呵,擇期不如撞日,就看這部吧! 不久的四點剛好有一場,於是買了票,興高采烈地隨許多觀眾魚貫入場。
 
    一開始,滿座的廳內,昏暗的燈光加上有別於外頭冰冷空氣的溫暖空調,還有柔軟舒服的座椅,使得因為早起上課加上中午吃太飽的我們,不自主地培養起,非常想睡的情緒! 但是一連串促狹的廣告,雖然其中不乏邏輯與鋪陳怪異的英式幽默,但仍還是讓我們看的呵呵笑。我想,是因為和朋友們一起的緣故吧! 不管在眼前搬演的是甚麼,大家一起邊看邊討論,哪怕是再怪奇或再無聊的光景,也可以變得有趣。特別一提的,是史瑞克第三集的預告片!! 太可愛太爆笑啦!! 尤其是史瑞克身邊那隻擅長黑色幽默的小貓...擺酷耍寶裝夢幻都難不倒牠! 愛死這隻貓了,我們直嚷,再忙再累都非得看到史瑞克3不可!!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e you scared..... of getting old...?'
   (你怕變老嗎?)
   'Donno...(I don't know), Mmm... I'm not so scared of getting old, but I'm scared of looking back!'
 (我不知道耶…嗯,我想我是不怕變老;但,我真的怕回頭看!)
 
   這是來自某部八零年代英國電影中,一對正值三十好幾的壯年夫婦的對白。丈夫的淺淺一句「不怕變老、就怕回頭看。」令我大大地驚喜與激賞。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一段逼真到爆笑的真人模仿布袋戲,讓我每看一次就開心一次。
    布袋戲最近才被以最高票獲選為「台灣意象」,這個訊息透露了,在最多數認真想為台灣定位出一個最富代表與獨特性的抽象文化或具象事物的人們心中,布袋戲勝過了高聳入天的101大樓或玉山,於抽象於具象,在大多台灣人心目中,它是童年的難忘記憶(如:雲洲大儒俠史豔文)、更是不少人成年後堅持延續欣賞與著迷的精神支柱(如:當今霹靂布袋戲頻道的所有劇碼)。
    我很少向人提及我小時候很愛看布袋戲這回事,總是靠在KTV裡忘情點唱著一首首布袋戲插曲或主題歌透露出來,同時把在旁聽我唱的一堆人嚇唬得一愣一愣,他們不敢置信台語講得偶有荒腔走板、稍嫌七零八落的我,唱起「粉紅色的腰帶」、「黑玫瑰」、「冷霜子」、「苦海女神龍」、「非常女」...,竟然出奇地有模有樣,江湖味十足。其實為何這麼愛也這麼會唱這些歌,我自己也無法考究與言喻,只能說,是小時候執意黏在電視機前,看布袋戲你來我往地高來高去、刀光劍影、兒女情長、恩怨情愁,看得勤快又認真,而被影響所致吧!
    很開心,布袋戲成為代表台灣意象的冠軍,更開心的其實是我們終於積極開始為自己生長的地方找出一個終於自己文化與精神的表徵,這是長期哈歐美哈日又哈韓的我們,最缺乏同時也最需要的。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了日劇『ANEGO』(中譯名:熟女真命苦)的最終回。
    劇中被大夥習慣喚作「大姐頭」的女主角,在結尾一場昔日好同事的婚宴上,臨危授命當了婚禮司儀,在稱職地完成任務、向全場賓客與新人致詞時,有感而發地流著無聲眼淚--那是為好友終於如願覓得好歸宿而感動、卻同時為自己仍在尋尋覓覓中迷惘而感傷的眼淚--但知足而感性的有感而發之語。
   「在緩慢流逝的時間裡,今日事、今日畢。這樣過著日子,就是一種幸福!」
    我和說的認真的大姐頭自己、以及在大姐頭跟前聽的入神與感動的人們一樣激動不已。
    甚麼是幸福?作甚麼才會幸福?得到甚麼才是幸福?
    結婚嗎?加薪升官嗎?中彩卷嗎?每天逛不完的街吃不完的飯局嗎.....?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 Day But Today...這是我最近深深為之感動與信仰的一句話。
 出自百老匯舞台劇〔吉屋出租〕(Rent),一齣教導大家要活在當下的戲。
 比較令我訝異與惋惜的是,編寫這齣舞台劇的Jonathan Larson,在自己一手醞釀的心血結晶終可登上舞台呈現世人眼前的前一刻,體內的動脈瘤突然爆裂了,他在彩排中不支倒下,終未再起,也遺憾地始終不曾親眼看到自己為後世津津樂道深深著迷的鉅作上演。
 不過他至少在他短短僅35載的生命裡,深刻而熱情地活著,否則他絕對不可能有靈感與能力,去編寫出如此感人至深的戲碼。
 不管是否看過這齣戲,只要給你我一句話-No Day But Today,就是今天,很多念頭很多夢想很多感觸,只要一在你心田腦海成形翻湧,千萬不要壓抑或拖延,讓這些情感與決心赤裸裸地明白展露與呈現。這道理說起來聽起來很簡單,真的要做到,偏偏在很多時機場合之下,變得難如登天。
 於是很多遺憾很多嘆息很多愁緒,在古今世間不斷地循環與飄散,像是揮之不去卻影跡莫測的駭人鬼魅般,悔恨抑鬱的世間人為此在各自的人生苦苦糾纏與憂煩,夢想最終便只能是個夢想,說的時候真實,但一面對能否被勇敢而華麗地實現的關鍵,卻由只能幻化成鏡花水月似的泡影。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現場的百老匯完整戲碼,竟非在我理所當然地以為的紐約;而是在我所生長與生活的台北。
    就在昨天晚上,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我看了「芝加哥」。
    先前看過鼎鼎有名的好萊塢電影版,可是很老土地壓根不知道這電影劇情其實是來自於百老匯已經風靡觀眾行之有年的音樂劇;更有所不知的是,這舞台劇劇情的靈感根源,竟是來自於20年代、發生在芝加哥的一樁真實的懸疑謀殺案以及隨案發之後活生生上演的一連串遠比好萊塢劇情更高潮迭起的進展。
    每個演員都能歌善舞,肢體與聲音的表情豐富精準,讓高坐在3樓位置、距離他們其實頗遙遠的我就算不用望遠鏡細看也能深刻感受。我尤其愛透了飾演被暱稱「媽媽」的女子監獄大姐頭的黑人女演員極具爆發力和穿透力的嗓音,她吐露的每一個字都充滿說服力和感情,還沒等她唱完、全場滿座的觀眾已經被她的高亢飽滿又持久的尾音感動得又是驚豔又是讚嘆,沒等她唱完就忍不住拍痛手掌大聲叫好。
    諸如此類的互動,在全長兩個小時多的演出過程中,不斷上演。充滿醉人爵士風情的音樂、歌唱與舞蹈所呈現的,其實正想向世人訴說著的是--結合貪婪、墮落、暴力、激情、背叛、名利等等諸如此類,最醜惡但卻也無可否認一直最能吸引與牽動世人靈魂與神經的所有主題,所組合而成的一個故事。
    人生如戲,而戲正一如人生。這道理任誰也推不翻也不得不俯首承認呀。從那座無虛席、自舞台上的簾幕緩緩揭起的那一頃刻便開始被感動被挑逗被震撼至全體演員在掌聲中謝幕下台一鞠躬為止的台下觀眾--包括我在內--的眼神與驚呼裡,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與聽見;也終於明白百老匯這出戲碼的聲勢不墜,究竟是所為何來。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