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Diane的心靈智慧王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Come on! Get a life!"曾經,在英國讀書時,一位英國同學如是吶喊過。這句呼喊振聾發瞶而擲地有聲,幾年後,每每在為了工作忙至不可開交之際,在我耳邊心底像掀起滔天巨浪般地席捲撲來。
 
    有點忘了該位同學是為何發出這一句喟嘆。那時我們好像在聊著工作這件事,好像是英國同學聽了來自亞洲的我們談起亞洲人工作起來工時很長、加班是正常準時反而異常、也許工作量還爆到得帶回家繼續做...等等,英國人聽的目瞪口呆、不置可否,問我們這樣辛勤工作的亞洲上班族,扣掉工作以外的平常,都在幹些甚麼? 這時,換我們呆住了,沉默半响我們能擠出來的答案,不外乎在家睡覺看電視或出門血拼吃東西,有家室或伴侶的人就是從事著家庭日或約會行程。也許,就是這麼匱乏的答案,讓英國同學誇張地回應: 你們! 應該Get a life!!
 
    我不是翻譯高手,我不知道該如何精準又優美地翻譯由這麼簡單的三個字湊起的一句話--get a life,其實大抵就是要人好好去過自己的人生的意思、期勉人務必要去擁有一個有意義的生活。那麼,從英國同學的這一嘆,我能聽出,超時拼命工作的人生,假日只能睡覺買物以過的人生,於他們的價值觀而言,絕對不會是一個像樣的好生活典範了!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的老媽媽,最近陷入不停生悶氣的生活,起因是跟老媽媽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大哥大嫂,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等等多所不合。老媽媽嘗試與兒子借一步說話、希望藉兒子居中與媳婦溝通,讓不合所導致的心內不舒坦得以化解。誰知道,兒子並不站在老媽媽那一邊,跟老媽媽說: 沒事!沒事! 這不是甚麼大不的事! --這兒子不認為媽媽對自己老婆的疑慮,會有甚麼問題。另一方面,媳婦也跟老公小小抱怨老媽媽,可見這對婆媳,其實對於彼此,都有些說不出口的隱忍...但對於老婆,這位先生搬出同樣的台詞應付: 沒事啦! 那沒甚麼的!
 
    老媽媽選擇不正面與自己的兒子媳婦說破自己積累多時的不愉快、卻改跟已出嫁的女兒們--包括我這位朋友,叨叨絮絮地埋怨。嫁出去的女兒們,如何化解娘家裡的這股暗暗流動、隨時可能一觸即發的怨氣呢? 嫁出去的女兒,於立場上也很難說話的。朋友幽幽地說: 唉! 這事告訴我們,作媽媽的,千萬不要太寵愛兒子了!
 
    可不是嗎? 過度的愛、根深柢固地形塑出放不下甩不開的、充滿執念的愛或依賴,一旦所執著的對象,言行思維完全不在你的期待之下,反倒和你唱起反調、或根本對你殷殷切切發出的訊號充耳不聞不當一回事,向你狠狠襲來的,必定是加倍的心寒和寂寞--即便你堅持寵愛的對象就近在眼前常伴身畔也一樣會叫你好生空虛。因為,你付出太多了、多到絕不可能不想向這對象,索回一些對等的回報。假若這對象不但不對你的寵愛加以重視、反而還把他的精神心力花在去在乎另一個人,你一定會忍不住開始想--即使這樣真的很不健康--你會對那個人怨度、生嫉,你不快樂,然後這不快樂會不自覺地發散出來,困著你也纏著你寵溺的人。婆媳問題,通常就是這樣心結下誕生的產物...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天是生日前一天,可愛的同事們幫我「暖壽」慶生,選了我們都愛的麻辣鍋大快朵頤,大口吃肉、高聲說笑、毫無顧忌與憂煩地跳TONE閒扯淡… 完全符合我脾胃與本性的一頓飯哪。

    我沒想到Monica和她親愛的老公陳大華還費心地拎了個小蛋糕前來,一到火鍋店就請服務生先冰進冰箱裡頭。在我們吃飽喝足後,獨留給甜食的胃就醒了,陳氏夫婦於是請服務生端出小蛋糕,陳氏夫婦以一貫地優雅、兼期待狀地一打開,大家就笑翻了-因為小蛋糕面貌歪七扭八,幾乎快看不出「原形」…眾人原已吃撐了的肚子笑到要爆破,有一大部份是陳氏夫婦對著蛋糕大驚失色的反應、比那塊可憐的小蛋糕更人感覺好笑哩!


    遞蛋糕給我們的服務生其實比陳氏夫婦還嚇-因為她很怕我們會責怪嬌弱的小蛋糕,是被他們不仔細安頓才在盒子裡默默「走山」變形的。其實我們不會怪誰啦,我是不在意這種事的人,蛋糕既然能這樣變形、那應該也能儘量「整形」回復它原有的樣態吧…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早慣常地打開音響聽廣播,聽見主持人在訪問作家王文華。
 
    王文華被問到了自年少起寫作經年、甚至靠寫作成名的心路歷程,他幽幽地說,寫文章其實是人人皆可做好的一件事,只要持續練習。如他,從青少年寫到中年,起出寫文章除了抒發己懷、更有幾分想要在女孩子面前,添增與散發自己才華魅力的心機意味... 隨年歲與人生經歷的增長與更迭後,寫作始終不渝地是自我救贖與實現的途徑、也是意外開啟事業另一扇成就之窗的可能。他鼓勵大家隨處隨時地練習寫文章,從書桌上的便條紙筆記本、乃至電腦裡的部落格視窗... 當下有太多可供寫作的處所與契機,端看自己是否願意把握與踏上,一趟趟寫作的練習旅程。
 
    我開始細想自己的寫作之旅,其實是為了整理整頓自己、進而為自己的自信與存在感強打基礎,而開始的。從小被稱讚到字寫的好看、所以沒甚麼專長的我,一股腦戀上提筆寫字的感覺。一點一滴從無趣的課堂課本、到趣味津津的課外讀物,汲取很多不同面向與風格的故事或散文的精華後,我開始用自己的想法與口氣,寫自己的文章。讀書時泰半文章是寫在考卷、作文本子、甚或作文比賽等場合,那只是供打分數或奪名次用的交代與應付性質;這麼愛寫的自己,當然不過癮於這種虛應故事的寫法,還買了自己喜歡的筆記本和筆,更加暢所欲言地寫。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與當老師的好友S聊天,她說,一位來自美國的老師,種種外星人般的言行,常惹的她直想,這位老兄的故鄉也許並不在美國、而是在宇宙中的某顆外星球上! 在一次次引蘊火藥氣味、忍住不使爆發的交鋒後,她很想替他老兄叫一艘太空船,送他回他所來自的外星球去。
 
    我說,每個人,都來自一個自己感覺到強烈歸屬的小宇宙--在那個人親土親、歸屬感百分百的小宇宙裡,自己說的話本就該被理解接納,毫無被遲疑、誤解與推翻的空間;自己想做的事,也總可挾千軍萬馬的奔騰之勢、大刀闊斧地蠻幹、誰也擋不住管不上。
 
    是不是,一旦雙腳離開自己小宇宙的土壤,就像本該落葉歸根的蘭花硬生生被拔失了根,又好比胎兒還沒打算出娘胎、就被斬斷了與母體相繫的臍帶,漂浮、猶疑、失重、茫然、無安全感... 在別人的小宇宙裡,沒有翻譯、沒有商量的餘地,自己如果不放下對自我認知的偏執、鬆綁並柔軟唯我獨尊的單一信仰,就只能當一隻孤鳥,失速飄飛;又好像外星人登陸他星球,不是沖沖惡意地劍拔弩張以求武裝自己,就是縮頭烏龜般地遁回自己暫時回不去、但記憶情感猶深的小宇宙,拒絕破殼而出。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的太太-鳩山幸、人稱幸夫人,長丈夫四歲,一頭娃娃頭髮型配上工整精緻的妝容,加上她開朗大方的笑臉與麻辣燙的敢言敢當性格,活力四射的她,實難讓人想像,已屆做六望七的年齡。
 
    幸夫人三十多年前在美國生活時,已是有夫之婦。剛好人也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研讀、在一間日本料理店打工的由紀夫,在店裡遇見了幸、便驚為天人而展開兩人的相識相戀。由紀夫秉持「不單由單身女性、而是由全體女性選擇伴侶」尺度寬闊而特殊的追愛哲學,鼓足勇氣擄惑了幸,幸認為這段感情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於是毅然結束與前夫的婚姻,選擇與由紀夫結為連理,婚姻維繫至今。
 
    幸夫人在今年五月一個名為「美女對談」的談話節目裡,說到自己會「吃太陽」。這話乍聽之下令人丈二摸不著金剛,其實,喜歡自詡為「生活作曲家」(Life composer),以此身份、用主見十足的態度來經營出自我風格十足的人生的她,所謂「吃太陽」,是望著天上光芒萬丈的太陽,做出一個抓住陽光開口吃咬吞的動作,她說,每當這麼做、心裡同時幻想自己正在把太陽的能量吃進身體裡,如此這般後,會感覺自己也渾身充滿力量。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 May 17 Sun 2009 15:32
  • 看雲

    有人總覺發愁時必須以燒酒為伴;我想,與其坐困愁城,還不如練習改選擇發呆以面對令自己惱怒成愁的種種橫逆-我以為,發呆時,就要挺胸抬頭去看雲。
 
    如果灼烈的酒精能為愁緒找到慰藉,那麼雲朵能為恍惚的呆然尋覓柳暗花明的出口。
 
    生命裡,也許是種幸運?!我發愁的機會與時間,算算要比發呆來的少!是我純粹際遇順遂如坦途,所以無所以煩悶發愁?抑或是我只不過懂得放寬鬆自己本該敏感緊縮的神經線,加倍努力地裝傻發呆,以從容面對許多值得滿懷牢騷愁緒的人生場合…?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6 Fri 2008 10:54
  • 起點

    早上匆忙梳妝之際,我都會隨手轉開音響、讓晨間固定分享新知評析時事的廣播節目在我耳畔作伴。
 
    今天聽到了一個很新鮮的職業,叫做"園藝治療師",廣播主持人訪問了台灣第一位、赴美受訓取得合格認證的園藝治療師,原本擔任文字編輯長達二十多年的她,在人生四十歲、持續投身編輯工作轉眼快二十載那一年,開始積極思索讓人生轉彎的可能。在她又身不由己地持續工作直到四十六、七歲了,她終究可以正式揮別奮戰大半生的職場,把這樣大破大立地放空而歸零的自己,丟到大老遠的美國,也沒刻意設定非學或做些甚麼,就在異鄉因緣際會地碰上園藝治療這個新興的專業領域,認真學習後取得證照,成了個教人以各種園藝功夫治療心病的心靈專家。
 
    主持人驚訝並佩服她在這樣不小的年紀,還能懷抱大夢並不畏懼地隻身去圓夢。大多數的人在轉換人生跑道、特別是職場上的腳色與領域轉變,幾乎都是騎驢找馬,不敢大意放掉現有的--即便現有的是多麼令自己不置可否、心灰意冷至想要非逃不可。都是要等到這樣分心地尋覓、內心來回掙扎好幾次,確定了下一個位置,才敢全身心抽離既有的老位子。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文字之於我像是一種超渡。我不想為把什麼留在心裡而寫,相反地,是為解開一個念頭的繫縛,讓它像無人的小舟一樣在意義的海洋上飄盪開去。」
                                                                                                                                                                                                                                              《張蕙菁‧給冥王星》
 
    可曾想過,書寫,之於自己,代表與意味著什麼-是一種傷神而難為、無所為也無所謂的舉措?或者是自娛而娛人、整理記憶與抒發情緒的生活儀式?
 
    五月二十二日,是我生命中一個刻意珍重與不可忘卻的紀念日-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節慶,而是我人生第一個部落格建立的日子。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難得看到一則感動入心的新聞。
 
    知名高檔法國菜餐廳法樂琪的主廚,帶著得力助手,還有千里迢迢遠運自荷蘭高貴的珍饈白蘆筍,浩浩蕩蕩翩然到訪一家醫院,現場擺出繁複講究的佐料及廚具,為院裡癌末的病友們,煮一頓要讓他們食指大動、大飽口福的心願大餐。
 
    癌末病人,飽受痛苦化療過程深入於自己身心的種種煎熬折磨,通常是難過地自動將享受美味的欲求從生命中排除,不斷的嘔吐讓自己食不下嚥;加上對病魔剝奪了自己健康生存的可能、擄掠了可以寬心喜悅面對世界的權利,恐懼埋怨不可抑止地油然心生,吃起東西自然也索然無味、根本無心飲食了。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調查發現,對左鄰右舍製造的噪音(近所の騒音、例えば:ドシン音〔小孩的腳步聲〕)的不滿指數,其實與敦親睦鄰的程度有著極微妙與緊密的關連。
 
    研究發現,與鄰居保持著自掃門前雪、老死不相往來的冷互動的公寓住戶,一旦聽見天花板傳來腳步聲或物件移動摔落的聲響,心底直覺地升起厭煩或怒意的指數高達八成六;但若是與鄰居保持一見面會互相打招呼的點頭之交,遇到頭頂上鄰人發出的悶悶噪音傳出,心生不滿指數大約是七成多。不過,一旦與鄰居打破敷衍粗淺的泛泛之交(挨拶だけ),更進一步結成相識相知與相惜的朋友關係(お知り合い/顔なじみになる),住戶對天花板傳出的任何異常聲音,則明顯地不予在意了,此時對鄰人噪音的不滿度大幅降低至不到五成(47%)!(這個調查結果,揭自2008年4月4日放送,日本NHK的「ご近所の底力」〔自譯:鄰居的神奇影響力〕節目「もう限界!マンションの騒音」〔再也受不了!公寓樓房噪音〕專題介紹)
 
    房屋建築結構,不論在隔間的構築上如何強化翻新,其實都無法百分之百杜絕鄰人在生活起居上在所難免的噪音。拉椅子移桌櫃、小孩子的追逐嬉鬧、掃除清潔的乾坤挪移與翻箱倒櫃…太多機會與場合,我們不斷地發出聲音讓他人接受、也同時接收別人發出的聲音;在耳聰目明的狀態下,很難對周遭的一聲一響一草一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研究的人員並同時提醒,人的耳朵其實是有選擇性地聽取與在意一切聲響的,亦即假設你很介意地板摩擦聲的出現勝過於敲擊聲,那麼你的耳朵對地板摩擦聲的察覺,就會遠遠敏感於敲擊聲,而對此不滿的指數也會相對提高。特別是如果這是產生於你所不在乎甚至頗為排斥的人之手時,一旦被你知情,你會更厭惡氣憤,認為這一切彷彿都是故意挑釁的無端折磨。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從大學一進合唱團就開始相識惜的小毛學姐,最近為她任教國小的一群孩子們,因為要同心協力做好一個探討部落格現象的專案,找了我-一個資歷雖非最長、卻從不懈怠地經營自己部落格的部落客,當他們質化調查的訪談對象。

 

    過去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涯裡,我習慣也樂於扮演,蒐羅並設定訪談對象、並拋出一連串事前沙盤推演好的問題以盤問他人的角色。現在突然間得站在相反的角度、飾演被訪問的那一方,心情從受邀之初的受寵若驚,到正式讓這群孩子按下錄音機拿著印上問題的稿子逐條發問時的新奇、轉為忐忑。忐忑的是,擔心一向不太會和孩子相熟打交道的我,說話的頻率、邏輯與語彙,孩子們是不是真的能跟上與心領神受呢…萬一不行,會不會毀了孩子的作專案報告的靈感或進度?

 

    不過孩子畢竟是被條理分明而謹慎認真的老師(哈哈!就是我永遠可愛真誠的小毛學姐)帶領,個個都有所準備,很有次序感地逐一問出問卷上的問題。當我被問到「你所經營的部落格最大的特色是甚麼?」時,我答的不假思索,我的部落格啊,要提特色嘛,那就是-

 

字、很、多!

 

    有個孩子接著便直覺地追問,為甚麼是字多呢?是啊,對現今大多數的年輕大小孩子來說,排列密密麻麻的純文字,經常讓他們自動對發自真心地沈浸書香、專注閱讀這回事而望之卻步甚至不屑一顧。我卻仍在這個沒圖沒真相、有圖才夠青的,彷彿被聲光影像綁架式地統一的閱讀場域(包含傳統的紙本出版品與網路上的部落格),堅持以文字逐句連篇地建構與拆解很多人事物景、陳述揭明轉折再三的心境感觸。心知肚明很多人一點進一片滿滿的文字,就很想自蒙其眼、拔腿就跑,那我寫的這麼多字,所為竟為何來?

 

    說來也許太悲壯也悲情,為的只是力挽狂瀾,拯救日益衰微扭曲的閱讀力。

 

    只有被斑斕鮮活的圖像刺激,才能得到活生生血淋淋般真切的領悟與感動嗎?寫不成字、書不成文、言不由衷,造成表達彆腳、溝通障礙,還有天天在報章雜誌或媒體上接收的斷章取義、看圖說話式地理解,竟都變成振振有詞、自以為是的真理與主張。缺乏清晰邏輯、思辯整理的訊息充斥,一箭雙雕地蒙蔽昏盲了很多人的心與眼,真理因為本身不成真理,所以自然也沒有越辯越明這回事了。這個令清醒的人搖頭嘆息的問題,就出在缺乏持久紮實的閱讀力,沒有閱讀底子、就養成不出幾個客觀而清明的心智與腦袋。於是一群昏頭昏腦的人,用缺乏營養、難以解讀的語言莫名地互通有無著,難怪很多人講起話論起理,前不著村後不著院,還要聊備一格地自稱這是無俚頭、是酷、是種性格的與眾不同…

 

    很多穿梭古今數百數千年、卻還能流傳至今被人堅信不移並大嘆經典的故事、學問或道理,多是靠多數人可共通的文字保存傳遞而來,就算被鬼斧神工的科技去變身為聲光影像,那許多隱身在珠璣字句的細膩情懷與信念,又豈是幾個畫面或幾段聲響就能囊括道破的光景?把得花一個月才讀得完的小說、拍成了兩小時就可以看完的電影,要有多少轉折與描寫要被難為地壓縮甚至犧牲?錯過文字,也同時錯過很多必須靠文字脈絡與漸進式地鋪陳的情生意動,這種可惜,就算重看那電影無數次,也不及好好讀完那一本小說,所可以彌補。

 

    所以我還是一字字一句句地寫,有時套上了圖像,無非是讓文字與圖像有如魚幫水水幫魚,誰也不缺也不欠。讓討厭看文字的,因為被圖像背後的靈魂與故事牽引而追究起了文字;讓喜歡看字的,因為靠文字而終究參透了圖像而更離不開文字。

 

    我想,是我的閱讀力,一直支撐自己對文字的愛與癮,持續著這看似不易的堅持,一寫就是三年,而且越寫越有力、一顆迷糊的豆腐腦也似乎轉動得越發靈光。孩子,我想這就是我的回答。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三十路,不是中文,是一個比較古老的日文語彙,念作「みそじ」(MISOJI)。

三十路的意思,是特指三十歲的女人,其實、根據我日本好友祐里的解釋,以三十路來道出一個女人的年紀,並不很正面而禮貌。

那是有一絲絲貶抑的感覺,對三十歲的女人--那種一旦跨越人生三十的關卡,就形同與年少青春的美好芳華漸行漸遠、而勢必不可免地,要與為年華老去的惘然惆悵,越靠越近。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把莫名的無情火,燒盡了明確記憶雲門舞集35年以來舞出的每一步艱辛與綺麗的有形形體-照片、舞作與音樂的譜、翩翩舞衣及營造意象美感的道具全都在火舌狂烈地吞噬後,化為粉碎殘破的灰煙殘燼。

 

   在新年初始、才正是要繼往開來昂首展望美好未來的時刻啊這個消息,伴著新聞畫面上火燒雲門排舞場那懾人心魄的畫面、尤其是鏡頭特寫到林懷民倉皇悲戚地含淚盯著被祝融帶走的35年雲門記憶,真讓人不免與他一同揪心。

 

    對努力伸手碰觸如夢般的未來,而因此在艱難的追逐夢想過程中,創造出許多驚世美好的記憶的人而言,短短一小時多的火、便啃噬鯨吞了用35年悲喜風雨歲月積累的智慧財,那是多麼難形容的痛。再多的淚與恨,也無法讓死灰重回被火肆虐前的那些、碰的著看的見的有形記憶了,那些樂音、舞步、場景、身影都只能靠有心人自行去泅游潛浮記憶的腦海去找尋。

 

    不過林懷民站在灰燼漫天蓋地的排舞場前,淡定地說著,明天開始還要排練、還惦念著為接下來的表演仍需按表操課那一幕那一眼,我看到了不簡單的大度,那已非感動足以形容。

 

    是啊!還有明天!就算那是老天給的嚴酷考驗、是最值得為它搥碎心肝哭乾淚水的痛、是讓人山窮水盡明的一無所有但至少,還有明天。曾經擁有的繁華滄海,還不都是因為曾經高逐過的夢想而起而存在的嗎?心中有夢想、知道該計畫跟實踐些甚麼,明天,就是機會跟舞台、也是貴人。既然過去抓不住,就也只能幻想明天該能如何了。繼續為這一年好多個未竟的明天而夢而舞吧…像35年前踏出無人敢踏出的第一步一樣堅定。

 

    只要有明天,就稱不上是一無所有了。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不是有點不著邊際啊?這個標題。
 
    其實是要反應,當下的這世界,萬事萬物、當然包括人-幾乎無一不能倖免於被M型、日趨M化的現實。
 
    和一位朋友閒聊間,得知她好長一段時間都為畢業論文心力交瘁,很主要的一個導致她慢性疲累、隨時會爆發不爽怒火的「梗」,來自於需團體合作的工作裡,有幾個人呈現「擺爛」狀態,他們雙手一攤、直呼做不來參不透的東西,幾乎全都落到我這位朋友身上,為了呈出好成果,她也只得硬著頭皮,一人同時吃下多人的工作量。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兩年三開始的吧,一片「星光」熱潮席捲大半個地球,素人登台唱飆歌比豔競才華的節目盡出:從美國的American Idols、英國的X Factor、到台灣的超級星光大道…,好像時尚圈那些比靚也比貴的名牌,其中很多設計元素都是事先約好一般地同步流行、統一收服了以崇拜並擁有它們為樂的時尚迷的LOOK;綜藝節目也是一個樣,從大玩各式或上山下海(如:Survivors)、或爭奇鬥豔(American Top Models)、或勾心鬥角(The Apprentice)的實境秀,轉為流行起如今的歌唱比賽,其實真的一如所有的流行,都是潮起潮落地反覆循環,和很多人小時候共同記憶裡的五燈獎一樣,每週一首歌、過關斬將地彼此在舞台上勝負著的模式,最後,是一只高額合約、幾張唱片、一堆通告、數起緋聞、以及隨時可能漸漸被遺忘而淡出的沈默。
 
   我很羨慕那些舞台上的準星星們,素人的他們因為能一週過一週地站在這舞台,不管是表現失常癟腳或是大將之風更勝檯面上的紅星,他們的一舉一動,可能就此改變往後的一生-不管是變得更好或是更壞。總之就是被聽見被看見被討論,以最殘酷而現實的方式。
 
   我一向尊崇而敬畏殘酷的可貴,平平淡淡、簡單順遂的小僥倖或小幸福,總是讓過人的能量與痴人說夢的理想見不得光,終究會被平凡無奇的庸碌淹沒磨損,抵毀了很多驚喜詫異的精彩不凡發生並撼動這個世界的可能。當我每週五晚上轉開電視機看到「星光」的舞台上,敏感的心、眼與耳老實地揪出了那一個個殘酷的失誤,我總是同時放遠了看待這些難以收拾的殘忍,期待著更多不能預期的不凡降落。因為我寧願相信,殘酷中被激勵出而終會被驚嘆勝讚的光、尤其是當下難以被看見的光,就像長久壓力後誕生的鑽石、往往才是最能夠經得起考驗的那一道閃耀光芒。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有時候認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能夠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相信他的能力,然後站在一旁,看他成長,並且欣賞。身為父母應該像園丁,給樹木澆水,除蟲之後,就看他生長。我們不會規定玫瑰要變成茶花。但是許多父母常常想把香蕉種成蘋果。」-《袁瓊瓊˙兒子沒有說話》
 
  這是最近一位老友寄給我的網路文章,原文很長,但文末最後這幾段話,足以堪稱是這篇長文的最精髓,也真切點出,我們教育最根本的問題之一,就是有太多園丁,搞不懂自己園裡頭的植物,明明是玫瑰、卻因為自己各種難以放下的偏執,而一心以為並刻意期待,自己一定可以也應該種出心中最想要的茶花,那朵本該長成最嬌豔浪漫誘人的玫瑰,終究因為硬裝不來茶花的內斂高雅聖潔,不是委屈地成為不像玫瑰也不像茶花的四不像,就是負氣含恨地失去繼續生長的氣力、任憑自己消糜枯萎。
 
    記得曾經看過一些電視綜藝節目,那些讓小朋友報名上台大秀才藝的橋段,我總是怎麼看就怎麼心酸-濃妝豔抹的小女孩模仿著當紅女歌手、表情木訥肢體僵硬的小男童說著不好笑的笑話、或者是斜頭歪腦卻一身風雅的小紳士小淑女打扮拉奏著難為聽的小提琴……-孩子的臉上或身上流露出不自然不自在,而身邊的大人們,主持人與觀眾是為求效果與客套、或一臉感動或嘖嘖稱奇;眼前的爸媽則滿是驕傲與欣慰的表情,孩子的彆扭,被一舞台的虛假飄渺,消弭於無形。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今天支援做周年慶的門市,不知怎地、一到傍晚,樓層的"阿多仔"(就是那些來自歐美各國、金髮碧眼高頭大馬的西洋朋友),還有"阿本仔"(就是來自日本的東洋朋友囉),突然多了起來!
 
    一個穿著素雅的白底滾黑花邊小洋裝的日本女士,掛著眼睛微笑成瞇瞇細線的一張可愛臉龐,慢慢地靠上我公司的櫃位,好奇地打量著我們家五顏六色芳香可愛的沐浴球。
 
    我上前和她寒喧,她問我: 嘿,妳要不要猜猜我幾歲呀?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很多人很多事,你覺得莫名奇妙、不合邏輯、一點道理都沒有,就是因為這些人這些事,一開始以及接下來成長或發展的過程,就被一堆似是而非的怪邏輯與沒道理塑造與養成。
 
    常被人看作是一個超級理性的人,對,我承認,我是,因為,我堅持,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道理可循。
 
    這不是嚴格苛刻,不是鐵血無情,更不能說是吹毛求疵。這是不得不的選擇,也是比較安全適切的生存法則。你會為別人的沒道理耍的團團轉,而沒道理的自己也會把別人氣個暈頭轉向,這是相對的,所以,說話做事,求合理、講原則、有正當而明確的目的跟方法,才不會總是被人所誤也誤傷他人。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 study?
(讀的越多,懂的越多;
懂的越多,忘的越多;
當忘的越多,知道的便越少;
所以…為甚麼要讀書?)

讀書讀煩了:舉凡為漫無目的而煩、為莫名所以而煩…,不管為何因讀書感覺煩擾疲累,這幾句話,該會像醍醐灌頂天降甘霖一般,深得人心!即使這段話說的很是無賴,看起來活脫脫是推脫逃避的藉口,但是,這短短數行,到底是為「為甚麼要讀書?」一問,作了極快而絕妙的答覆。

沒想到這話是印在牛津大學校區附近各個商店都有販售的小書籤上吧!?牛津呢!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學、歷史悠遠地位高崇的學術重鎮不是嗎?竟然如此堂而皇之地挑戰與質疑起「讀書」這件事本身的價值與意義。正當我拿著這印有如此弔詭卻又令人莞爾的字句的小書籤竊笑時,我把書籤翻面,潔白的紙背上,有一行顯著淺灰的小小字跡…

Diane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